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97)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买烧鸡的还真有几个,他们都是要六个。悠悠看了觉得奇怪,“姥姥,他们咋都要六个啊?”

“这是要了送节礼的,现在时兴送六个烧鸡。”原来八月十五,未婚的男方得去女方家送节礼,还得在初十前的双日子送。其实就是八月初六、初八和初十,三天的时间。

现在六个烧鸡可是笔大开支,怪不得收鸡的只要当年的小鸡,老公鸡一般都在三斤以上,一只老鸡赶得上俩小鸡重了。

刚进食品站,站长就热情的打招呼,“老韩,你那里的鸡蛋咋样,今天带来了多少?”

“不多,还不到二百个,老话都说缺八月不缺腊月,这段时间老鸡褪毛不下蛋,小鸡还没长成,鸡蛋是不好收了。”

“这十五得做月饼,鸡蛋的用量大了,还收不上来了。不过把你家的两头肥猪拉来吧,我可听说了,都长到二百多斤了。”站长的信息够灵通的。

“下集给您拉来一头,俺得留下一头。秋后俺家盖房子,得杀了管饭。”姥姥实话实说。

原来,食品站还承担着八月十五做月饼和春节做点心的任务。姥姥因为要去县城,就没要月饼。

罗新才这次收的乱发多,5000斤乱发和2000斤废铜,价值4000元,再加上400元的利润,一共是4400元。他的妻子又要了150袋的头饰,加上2000双袜子,姥姥给了他900块钱。

罗新才送货的同时,拉来了五篓子红香蕉苹果,一篓50斤。姥姥要给他钱,他急了:“嫂子,您这是打我的脸,就这点东西兄弟能给您要钱。不满你说,我五分一斤从果园里拉了一车,买废品就靠它开道了。不是这东西放不住,我还想多给您几篓子那。”

“那嫂子就谢谢你了,这苹果又大又红,这价格也就是你能买出来。”苹果确实好,那个都得有半斤,散发出阵阵香甜味。

“嫂子,新才也就这点能耐,俺娘几个这些年跟着他,嘴里没受屈。”王代娣对姥姥夸他。

第149章 八月十五的月饼

“嫂子,您听见了吧,以后想吃什么就告诉我。对了,您十五前再来一趟吧,我给您留点好肉。”看来,他十五还是准备杀猪。

“最近我有点事,十五前就不来了。后院的花生差不多了,咱去刨点,给孩子们煮着吃。”

姥姥和他俩口子一起,到后院刨了一片花生。花生长的是真好,每墩下面都带着一大捧的花生,里面的花生仁顶满了仓。

悠悠想起了桂萍她们的谜语:“一个小孩二指高,满脸麻子罗锅腰。”看着罗新才,没敢说出口,憋得差点内伤。在心里暗暗鄙视自己不厚道,歧视残疾人,忘了上一世自己的尴尬。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嘴欠的悠悠又想起了另一个谜语,还出声说了出来。

王代娣愣了一会,哈哈大笑,抱着悠悠亲了一口。“悠悠好闺女,俺给你出个谜,看你能猜出来不。”

罗新才抢着说:“一个小孩二指高,满脸麻子罗锅腰。悠悠,猜吧。”

王代娣笑的捂着肚子,嘴里还喊着:“不行了,笑得肚子疼。”

姥姥看着他俩,也笑喷了。

刨了两麻袋的花生,姥姥给了罗新才家一袋,还把后院的钥匙给了他,让他有空把花生收了。

中午在罗新才家吃的午饭,饭后,姥姥带着悠悠去了县里的食品站。那里的月饼和张集的差不多,50斤批发,批发价0.50元,价格和张集的一样,姥姥要了200斤。

刚回到家,“高高三”的娘“小老妈妈”就来了,看到姥姥进的是县里的月饼,高兴的买了六斤。“俺就说得等着你家的月饼,看吧,还是等着这城里的了。”

张集和县城的两种月饼悠悠都吃了,没感觉出有啥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包装纸上印的厂址不同。不过看她高兴的那样,悠悠就把到口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时候做月饼用的都是优质的原料,说是五仁,其实里面就有花生、核桃、芝麻三种,加上青红丝和冰糖、白糖。月饼呈鼓形,边沿稍鼓出,花纹和字迹清晰,形状端正,不破皮,不露馅,边角分明。

表面金黄色,色泽均匀,具有油脂光泽,边缘呈象牙色,底面棕红色。口味香甜,绵软带酥,有多种果仁香味。皮薄馅多、味美可口、不易破碎、便于携带。

相比于后世的天价月饼,悠悠觉得现在的月饼,才是货真价实的美味。

“小老妈妈”的宣传能力挺强,她回去了不大会,就来了好几家买月饼的,都是卖了去送节礼的。

到了晚上,姥姥才有空给舅姥爷家送东西,这次姥姥送去了三篓子苹果和10斤月饼,让他们走亲戚。看到半袋子的鲜花生,舅姥姥坐那就挑上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