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65)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援朝,你们也住这里。我和悠悠来好几天了,咱娘俩咋没遇上过。援朝,这是你罗叔和你瑞和弟弟。瑞和啊,这是我娘家侄子,你援朝哥。”姥姥给他们做介绍。

三舅赶紧上前,帮着罗瑞和架起他父亲。罗瑞和不好意思的说:“援朝哥,不好意思,我父亲喝多了,明天我们来给你接风。”

把他爷俩送走,援朝舅舅给姥姥介绍了随行的人员,一行九人都是临水地区经贸部门的负责人。

相互之间打过招呼,援朝舅舅跟着姥姥去了她们的房间。姥姥把自己在这里的事情,给援朝舅舅详细的说了一遍。

援朝舅舅听完就说:“姑,您的钱够吗,不行我让胜男给您些,我们的钱也用不着,还不敢存银行。”

说到这里他自己就笑起来:“姑,您说这叫个什么事,咱家现在都能为钱多发愁了。您老既然有门道,就放心的干,我们的钱都没地方用。”

“援朝,我的钱还够用,你们啊,那些钱先放着,国家既然在深南办了特区,以后就会在全国推行,到那时用钱的地方就多了。”

姥姥现在有空了,就在智脑上观看以后的发展趋势,对国家的形势了解的比较透彻。

援朝舅舅他们来到后,就一直住在这里。开始还想着依靠当地政府,可是全国各地都来这里考察,当地政府根本照顾不过来。

等了几天,他们就自己行动了。早出晚归的多方面考察市场,了解情况。

援朝舅舅自嘲的说:“我们这早到的,还不如您老这晚来的,这才几天啊,您就落地生根,都买地成公司了。”

接下来的时间,援朝舅舅他们就跟着姥姥了,这还真是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

现在的深南,干什么都是一路绿灯。悠悠算是见证了令人称道的“深南速度”,到底有多快。

两天的时间,公司和土地的各种手续,都办齐全了。姥姥用姥爷的名字作为自家公司的名字:震宇贸易公司。

现在,深南工商局注册公司的个人还不算多,手续简单,填个表就行。这让悠悠理解了改革初期,皮包公司满天飞的原因。

土地是1000元一亩,办好了购地手续,就可以去物资公司购买计划内建材。集全国之力,创建的深南特区,果然是上帝的宠儿。

姥姥把智脑制作的设计图,和250万元钱交给了罗新华,“新华弟弟,一切就拜托你了,我得回去了,有时间了就过来。”

“嫂子,您就放心吧。”罗新华郑重的回答。

回去的时候,人就多了,援朝舅舅他们也一块回去。看到他们买的东西不多,悠悠就撺掇着姥姥,买了几套冰柜、彩电和空调等家用电器,反正有人帮着带。

第360章 大采购

尽管悠悠的商城里这些东西都有,可是临水都没有卖的,这些又都是大件,也不好拿出来用。从深南带过去,就是过了明路的东西,用起来也方便。

姥姥还出钱,给每个人买了一台18英寸的彩电。不过,送给他们的理由就是自己公司的纪念品,几个人都高兴的不行。

18英寸的彩电,用票买也得1680元,临水根本就没有配额。

娘俩还购买了各式的高档机械手表,这些可都是有收藏价值的,以后增值的空间也较大。

三舅这一行人,对姥姥是特别的崇拜。现在,国家号召改革开放,姥姥的做法,无疑走到了改革大潮的前头。

再者,悠悠也是为三舅造声势,拉人缘,舅舅这个年轻的破格提拔的领导干部,可是有好多的人不服气。有了姥姥这么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后台,舅舅以后的工作也好开展。

在回去的火车上,三舅他们和姥姥交流着深南之行的感想,探讨临水的发展路子。

姥姥把罗新才办收音机技术培训班的情况,罗新华父子经营收音机零配件的利润空间,都告诉了他们。

听了姥姥的话,计委主任遗憾的说:“可惜啊,咱们这里不让办家庭工厂,不然,咱们的这里人多,工资也低,在人力上比他们的优势大。”

三舅却说:“咱们可以办集体企业,和张集公社的村级服装厂走相同的路子,以来料加工为主。”

工业局局长提醒三舅:“韩书记,这和服装厂不一样,必须用电,咱们临水,村子里通电的不多。”

姥姥提议:“那就在公社办厂子,振华公司可以提供零配件,也可以帮着推销。”

供销社来的是负责业务的冯主任:“姑啊,销售不用麻烦您老,俺们供销系统啊,收音机可是紧俏货,供不应求。”

自从姥姥送给他们彩电后,他们都跟着援朝舅舅喊上了姑姑,姥姥是逢喊必应,高兴的不行。有了这层关系,他们和舅舅也亲密的好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