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836)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这菜都刚成熟,明天他们就要回去了,今后就都给你们留着。”

“韩支书,那咱们可说好了,明天我就派车来拉,对了,你们的白莲藕还有吗,最好也给带上十筐。”

现在副食品门市卖菜,基本上都是五十斤一筐,十筐就是五百斤。

地区两办的同志埋怨高主任:“高主任,您在韩屯享福,也不能忘了兄弟们啊。这到年底了,各单位都检查验收,接待任务重不说,关键是没东西招待。

您倒好,守着这么好的东西,也不给打个招呼,就不知道兄弟们作难。”

高主任指着棚里的蔬菜,委屈极了:“你们也不看看,这些菜刚长成,提前告诉你们也没有啊。”

当大伙看到麦场里方方正正的草垛时,更加的惊奇,他们都说:“上午在专题片上看到联合收割机割庄稼,总感到不真实,看了这草垛,才知道是真的。明年收麦时,一定得来韩屯看看。”

接着参观韩屯村的公共设施,大伙更加的意外了,一个不到三百人的小村庄,竟然医院、学校、幼儿园和食堂都有。

最后参观的是各家的住宅,由于提前安排好了,各家的院门都是敞开的,家里基本上都有人在。

不止是布置好的院落有人,没布置的空闲院落,院门和楼门也都开着,随便大家观看。

来开会的可都是主要领导干部,和普通的村民差别大了。他们进门在主人的带领下,楼上楼下的看了个遍,心里感叹,表面没一个大惊小怪的。

韩屯的住宅别墅和家庭布置,别说是农村了,就是在大都市,也可以说是顶好的。只有院子里的蔬菜和房子里的织布机,还带着农村的气息。

今天来开会的,是临水地县和公社三级的主要领导,可以说是临水地区的上层人物了。

他们见多识广,在楼房里转了一圈出来,都有一个共识:韩屯村光是房子里的摆设,最低在万元以上。

楼房的价格是公开的,每栋四万八,再加上房子里的摆设,各家这得是几个万元啊。

当大家得知一家有几处房子时,不约而同的说:“韩屯这是妥妥的十万元村。”

大家一致认为,韩屯这是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今天的会议不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观摩会,应该是共产主义典范村观摩会。

地区的领导都去了韩援朝的家里,家里早就布置好了,不过他们俩都忙,至今没住过一次。

领导楼上楼下看了一遍,地高官和援朝开玩笑:“援朝啊,咱们这一班人,你可是最大的土豪了,这别墅可比咱们的家属院好多了。”

李专员感慨的说:“没想到韩屯能发展到这个地步,咱们这些国家干部,可没有村里的农民收入高。”

韩玉林感激的说:“李书记,我们村能有今天,多亏了您的帮助和支持,韩屯可是您的联系村,我们村的肉联厂还是您帮着建起来的。

李书记,村里的可是给您把房子装修好了,一会咱就去看看,您自己去挑一套喜欢的。”

几个人跟着起哄,就是地高官都说:“走,咱们帮着李专员挑房子去。”

他们嘴上说是挑房子,其实是去几套公用房慰问专家团和科技大的师生,顺便和山本他们的团队见了个面。

明天,这些人都要回去了,今天的会议开的正是时候,地县领导给他们赠送了锦旗,表示感谢。

各县委办的同志则找上了韩道伟,他们也和地委办的一样,都想要新鲜的蔬菜。

现在也只有临水的郊区,有十几个温室大棚,还不够供应地区的市场,各县根本就买不到。

韩屯可是有三十个温室大棚,不往外买的话,足够本村人吃的。冬季的反季节蔬菜价格高,可大家参观完韩屯村,都知道韩屯村真的不差这点卖青菜的钱。

地区要招待省里的检查,县里也得招待地区的检查。努力工作了一年,大家都想争先进,搞好招待尤为重要。

第653章 挖藕

这两年和以前不同,各种肉类供应充足,冬季里的青菜反而比肉食更受欢迎。

青菜的价格也上去了,真的是比肉还贵,一斤黄瓜买到了二元,可有价无市也挺无奈。地委办的同志看到韩屯温室大棚里,各种蔬菜都有,连高主任都埋怨上了。

韩屯确实不差卖青菜的这点钱,种温室大棚的目的,也是准备自己吃的。可领导既然张口了,不想卖也得卖。

韩道伟回答他们:“你们想要可以提前打电话,别看我们村的温室大棚多,可产量不算高,这么远的路,不能让你们白跑。”

各县办公室的人,主动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了下来,他们说了:“韩会计,你们村的蔬菜只要有节余,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随时都能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