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缘字谶(143)

作者: 梨花醉 阅读记录

长孙无忌笑着起身躬身回礼:“长老客气了。”

那住持抬手一让,朗声笑道:“大人快请上座,女施主请。”却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

“最近吾朝好事连连,想必大人也定是事多缠身,可是有些日子没来了。”

长孙无忌笑道:“是啊,最近确是锁事缠身,这

124、流年逝情归何处(下)...

不,一得空便来拜望长老了。怎么?莫非长老找不到弈棋的对手了?”

住持捻起胡须,爽声大笑,“知我者,长孙大人也。”

长孙无忌也弯嘴一笑:“可惜在下今日可没时间与长老弈棋,要让长老失望了。”

说笑间,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和尚端着茶盘上来。我微微欠身接过茶碗,略一移碗盖,只觉醇香馥郁,茶色澈如翡翠,竟是上品的金镶玉。

正品着茶香,听见长孙无忌说了句:“了空,怎么?不认得了?”

我抬眼见面前的小和尚正怔怔的看着我,浓眉如剑,眸如清水,略显稚嫩的脸庞上有着与年龄不相否的沉静。

“姨娘?”他喃喃的唤了句。

我一愣,难怪如此眼熟,这一声呼唤让我心里一颤,“你……是承义?”

他点了点头,眼里已汪上了泪,我抬手抚向他的小脸,摸了又摸,“都长这么大了。”说着,泪水已盈盈而落,颤抖着吻着他的额头,然后紧紧的将他搂在怀里。一别两年多才来看他,倒是我违了他。不过,如今能看他好好的活着,我的心也终算踏实了。

“承义”我捧起他的脸,强笑道:“在这里可还惯?”

“嗯”他点头,小脸上仍是一片淡定。

“想姨娘吗?”

“想,经常梦到。了尘也日日都为姨娘诵经的。”

我捂住嘴,以免自己哭出声,极力压下激动的情绪,轻声问:“想不想随姨娘离开这里?”

还不待承义回答,便听长孙无忌低唤了声:“清梨——”,随又向我轻摇了摇头。我一顿,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可以吗?

“姨娘,了尘在这里日日与山水青灯为伴,已经惯了,不想离开。”承义看着我,明净的眼里升起了淡淡雾气,让我心疼不已。

他抬袖擦去我腮上的泪,“世间遇合,皆是机缘。了尘今生注定与佛有缘。何况还是在这寺里干净些。姨娘就不要担心了。”

我听着他小小人儿说出这样一翻看破红尘的话来,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年纪,却已心如死灰,只觉心里揪扯般疼。轻抚着他的头,“姨娘会常来看你的。”

他乖乖点头,我捧着他的脸亲了又亲,又和他低声说了一阵私话。

长孙无忌也与长老闲谈了移时,才起身相辞。

走到门外我略一思虑,抬手欲摘头上的南洋珠簪。却被长孙无忌轻握了握手,顺势将一张银票放到了我手里,便先一步继续与长老絮谈。

我扯了扯嘴角,转身将银票塞到承义手里,小声道:“这是姨娘捐的一点香火钱,你一会儿替姨娘交给住持吧。”

“阿弥陀佛!姨娘功德无量!”承义接过银票,一合掌道,“大人也功德无量,了尘听说这寺院的修萁,和周围的庙产都是大人捐的。”

看着他的样子,

124、流年逝情归何处(下)...

我真是想哭又想笑。什么功德,我只是想让他在这里过得好些。就算是功德,也是为他积的吧。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哼着小曲儿。与家人相聚,如今又见到了承义。总算有些让人欣慰的事儿。

长孙无忌将我送到家门口,天已近午。

“大人,谢谢你。”站在院门前,我诚意说:“谢谢你救了承义。”

他莞尔一笑:“只要你不生气就好,谢,就免了。”

我脸微热,板起脸扣了扣门,故意冰冷着问:“还不走?要进来坐坐吗?”

“可以吗?”

这人,还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我用眼角扫了他一眼:“如果以后大人有空的话,可否常带我去太乙寺转转?”

“这个?”他眸子灼然一亮,随又扬起脸沉吟着,倒拿起了搪。

“不愿意算了,我自己去。”

“你自己去?人家会给你开门吗?”

“好歹我也捐了银子的。何况,我可以走正门。”我小声嘟嚷着,却是底气不足,可不是,银子都是人家出的。

他“嗤”的一笑,“在下愿意效劳。”

“那,下次来时光明正大的扣门就是,别鬼鬼祟祟的。”

“是,在下遵命。”

他话音刚落,院门已吱呀一声打开,红桃粉面含笑,脆生生的说:“小姐回来了,夫人刚还念叨着,问你去哪儿了呢?”边说边扫眼身后的长孙无忌,紧跟着娘也出了正房,迎过来。

长孙无忌干咳一声,却是走也不是,进也不是了。

“娘,大冷的天儿,你出来做什么?”我嗔怪道。

“你也没说一声就出门,这么长时间不回来,我惦记着。呃……这位是?”娘说着走到近前,目光一直落在长孙无忌身上。

我刚要开口做介绍,长孙无忌已一躬身,深施一礼道:“在下长孙无忌见过沈老夫人。”

“长孙……”娘看了看我,一脸疑问。

我笑笑:“娘,没错,是当朝右朴射长孙大人。”

“哎哟——”娘惊讶之余,便欲弯腰施礼,被长孙无忌伸手扶住:“夫人,快别多礼。”

“好,好,那就快屋里请。”

“这……”长孙无忌迟疑着看了看我的脸色。

“娘,长孙大人还很忙……”我话刚说了一半,爹也开门出来,边大步过来边拱手道:“长孙大人,有失远迎!怎么?到了寒舍也不进来坐坐?”

长孙无忌笑笑一揖礼:“沈老先生,晚辈有礼了。”

“哎——老朽可担不起。快请!”爹抬手一让。

长孙无忌微一滞,也不再看我,说了声“请”便迈步进院。

“当年在秦王府见过沈先生,至今也有四个年头了吧?”

“可不是,一晃已是四度春秋,真是光阴似箭,韶光易逝啊!”

“可老先生和夫人的身子看着还是那么硬朗健硕。”长

124、流年逝情归何处(下)...

孙无忌说着见我和娘都在边上站着,便笑道:“夫人也坐。”

娘连声应着在爹的下首坐了,我接过红桃托上的茶碗放到长孙无忌身边的几上。

爹呵呵一笑:“身子还好,不过也老了,瞧,这头发胡子都白了。”

长孙无忌和霭笑道:“在家可闲得住?如觉得无趣,在下可以帮先生谋个轻松些的差事来做。”

“谢了,谢了,老朽已年过半百,头脑不那么灵光,人也懒了。现在儿女都回到身边,国泰民安,日子安稳,倒想享享两年清福了。”

几人闲谈了一阵儿,长孙无忌便起身相辞。爹娘再三挽留他用过午饭再走,可他只睃了我一眼,便婉言谢绝了。

刚出院门,便见长孙府上的范执事着身褐色裘皮袍在门外踱着步子。娘刚惊异的开口说:“范老板?”那边长孙无忌已淡淡问道:“你怎么来了?”

范执事向爹娘一点头,转脸对长孙无忌说:“大人,梁国公正在中书省等您,说有事要议。”

长孙无忌略一点头,回身稽首:“在下这就告辞了,改日再来拜望。“说完掀袍上马。一拱马腹,轻喝了声“驾”,便和范执事催马而去。

“爹,娘,回房吧。”长孙无忌已走远,爹娘还兀自望着,我忍不住轻声催了一句。见娘仍是一脸迷茫的样子便又问道:“娘,你认识长孙大人府上的范执事?”

爹微微一怔,先一步进院。

“岂止认识,去年皇上赦免我们一家后,刚刚回来,清阳也闲在家,一家人没有生计,娘只好做些芙蓉糕、桂花糕等一些南方点心和红桃、小慧去街上卖。”娘边说边走到房里在案边坐下,“后来碰到了范老板,他说我做的糕点和他娘做的口味一样,可惜他娘不在了。因此每天都来买,这样就熟识,后来他又极热心的帮忙在盘下了一间铺子,还带来了不少街坊,这生意也就火起来了,每天都不愁卖,日子才得以维护下来。后来清阳复了原职,他不想让我再受累,就把铺子关了。从那后,就再没见过范老板,谁想现在竟成了宰相府的执事。”

听了娘的一翻话,我早已心知肚明,真是难为长孙无忌了。爹靠在椅上,用手抚摩着光洁的茶碗,道:“想他本来就不是什么范老板,原就是范执事才是真的。”

娘一沉思,番然醒悟:“这么说……是长孙大人在帮我们?可他为什么要帮我们?非亲非故的。莫非又是皇上?我真是糊涂了。”

我看红桃和小慧已把饭菜摆好,便岔开话题道:“娘,你就别瞎猜了,饭一会儿都凉了。”

爹瞟了我一眼,“清梨,你今天与长孙大人去哪儿了?”

“嗯?是……去……见一位故友。”因为承义的身份万不能公开,所以我不得不扯慌。

“长孙

124、流年逝情归何处(下)...

大人慈眉善目,相貌堂堂,又文质彬彬,一点官架都没有,真是越看越喜欢。清梨,你说他会不会对你有意?我看他看你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