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二情书[快穿](73)

作者: 袖里河山 阅读记录

孔明珠没有去找柯氏让她给自己补齐下人,反而在这间阔别数十年的处处透着富贵气派的屋子里,长长的松了口气,自顾自的转悠两圈后,大大咧咧的往床上一躺,开始盘算接下来的事。

刘继兴是孔家非常远的远方亲戚,前些年战乱中被战火殃及,家里只剩下他和母亲,被刘母带着来投奔孔家,刘母就路上得了病,到孔家后不久就死了,孔绪见刘继兴实在可怜,就将人留在家里,反正孔家家大业大,也不缺他这一碗吃食。

大约是因为长房只有她一个孩子,从小对她宠得厉害的缘故,孔明珠虽说是从小和几个堂妹一起学习,却没有养出她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气质,反倒对话本故事中那些浪漫爱情故事充满向往。

只是,她的这些爱好和追求,在其他姐妹眼里,却是格外的上不得台面,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和她一起讨论这些事,每每提及总是副避之不及的嫌弃样,总让她有种知己难寻的寂寞。

直到刘继兴来到孔家后,对于孔明珠的兴趣,他不仅从未露出过鄙夷之色,反而经常给孔明珠带被家人禁止她看的话本回来,还会给孔明珠讲他在外面看到的景遇到的人,让孔明珠心生向往。

孔家规矩重,讲究男女大防,可孔明珠和刘继兴总能找到机会见面,即便是偶尔被柯氏发现,撒娇卖乖的就能糊弄过去,柯氏对这个女儿宠得厉害,见两人也未做什么出格举动,身边也跟着丫鬟,对她的种种行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随她去了。

孔家的姑娘都被关在后宅,很难接触到外男,纵然受宠如孔明珠,也只有接触过刘继兴,在和他的频繁往来中,渐生情愫。

孔明珠曾鼓起勇气向父母提出,想要退掉夏家的婚约嫁给刘继兴,却被父母断然拒绝,并且自那以后,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柯氏开始严防死守,不再给两人见面的机会。

可愈是这样,孔明珠的就愈发的放不下刘继兴,直到最后,在她与夏准大婚前一夜里,终于寻到机会从家里逃出去,几乎将屋子里值钱又方便带走的东西全部带走,在孔家反应过来之前全部典当换成了银票。

用这些钱做路费,孔明珠与刘继兴一路跑到与凤仪城相距千里之遥的海市,在那里买了房子住下来,又出钱给刘继兴开了个小店,最初一段时间,日子是过得不错的。

可随着她从孔家带出来的钱挥霍一空后,两人的生活变得艰难,孔明珠是大家小姐,自幼过的是有人伺候的生活,私奔的路上尚还能忍一忍,来到海市后却是第一时间便买了丫鬟下人。

然而,等她手里的钱用完后,刘继兴的小店却支撑不了她大额的花销,家里的下人慢慢被辞退,刘继兴又整天早出晚归的做生意,那些繁重的家务因此一点一点的落在孔明珠身上。

等她怀孕生孩子后,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做家务,原本清丽出尘的容貌和娇柔温雅的气质很快被生活的重担磨去,变成了她曾经最看不起的,粗着嗓子与人对骂的市井妇人。

刘继兴没有做生意的天赋,小店亏损厉害,最终不得不关门,没了收入来源坐吃山空的他开始鼓动孔明珠回孔家去,反正两人孩子都有了,孔家再怎样也不可能拆散两人了。

可孔明珠不愿意。

她与家里那些堂妹素来关系不睦,也知道自己与人私奔会让父母如何伤心难过,若是她如今过得好,自然很乐意风风光光的回去显摆,可她如今如此落魄,又怎愿回去叫她们看笑话。

她这边执意不去,刘继兴实在劝不动,只能作罢,可对着孔明珠的态度却肉眼可见的冷淡下去,与她说话时往往说不上三句就开始不耐的斥责,与两人刚在一起时的温柔细心体贴宛若两人。

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三个人两天只喝了一碗几乎能数清颗粒的清粥,孔明珠望着嗷嗷大哭的孩子和满是不耐的丈夫,几乎就要撑不住舍下所有脸面的回孔家求援了。

可也就是在这时候,刘继兴开始早出晚归,渐渐的开始往家里拿钱了,虽然不多,只勉强够吃用,可已经比最初家里毫无进项要好得多,生活能够撑得下去,孔明珠好不容易生出回家的念头又被压下去。

就这么死撑着过了几年,孔明珠无意中发现,她带着孩子在家里吃糠咽菜的,刘继兴却在外面勾搭上当地富户家的寡妇,吃香的喝辣的,日子过得好不逍遥快活,完全把她抛在了脑后。

多年的信念在此刻崩塌,孔明珠不管不顾的和刘继兴大闹一场,却被那寡妇派人将她和孩子赶出海市,两人身无分文,无家可归,被迫开始流亡,一路靠乞讨回到凤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