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秀倒追指南(19)
这句话一说,顾清芜登时明白过来。常听说太上皇如今不住宫里,喜欢京城周边几个别宫居住,甚至还带了太妃外出游历,而这位太妃母家正是姓谭。
只是她完全没想到,她竟然如此年轻貌美。
顾清芜正想福身跪下请罪,谭太妃已经拉住了她,道:“不必多礼,我最怕人跟我行礼了,跪来跪去的瞧着都疼。”
一旁的两个侍卫似乎对这场景见多不怪,面上一丝儿表情也无。
顾清芜只得放弃,谭太妃又邀她去别宫,也不等她回答,一面拉起她缓步走着,一面继续道:“卫彰那小子,便是为了你,这两日在我那里制什么松烟墨,把我的细绢都糟蹋尽了。”她回首指了指身后的牡丹花从:“我要是再不给自己备一些制胭脂的花瓣,恐怕就不能见人了。”
一个侍卫正弯着腰从那从初乌里面拎出了一个竹编的篮子,里面装满了颜色艳丽的花瓣。
顾清芜冲着晓月等人一点头,示意她们不必发问,跟着就是。
谭太妃瞧着,道:“我的侍女们在前边等着,等下就能见到。若不是这两个不听命于我,我是一个都不想带,忒不自在。”
携着手走了一盏茶的功夫,果然看见几辆乌沉沉的马车停在那里,数个宫装女子侍立在旁,正一脸焦急的朝这边望过来。
见了谭太妃和顾清芜过来,都松了口气,到也不行礼,围过来道:“娘娘可算回来了,真叫奴婢们悬心。”
还有一个淘气些的笑道:“这么下去,真要叫娘娘吓得老上几岁。”
谭太妃打趣道:“如此方能显出我的年轻貌美呀。”
众侍女笑着,也不多问,扶了谭太妃和顾清芜上了马车,又带着晓月等人去了后边一辆马车上。
上了马车,谭太妃从马车里的小柜中取出了一个茶壶和两只杯子出来,顾清芜想伸手帮忙,谭太妃却已经熟练的把水倒好递到了她手边,道:“尝尝这个,宫里的什么明前,龙井我都不太喜欢,这是我自己做的梅子茶,如何?”
顾清芜抿了一口,入口甘甜,带着一丝酸酸涩涩的味道,倒是特别,于是点头道:“回娘娘的话,好喝。”
谭太妃道:“在我面前不必拘礼的,你没瞧见我那些侍女,都不必行礼。”她说着伸手把马车上的帘幕掀起,以金钩挂起,道:“春日的熏风最好,等到了夏季,坐马车才折磨人呢。”
“娘娘说的是。”顾清芜答道,她还是不太习惯这般随意,谭太妃也并不勉强,拿手指了指马车另一侧。
顾清芜便依样把另一侧的帘子也挂了起来,此时她们正在梅山的山路上逶迤而行,山势并不陡峭,但是每一处望去皆是景致,春日万树逢春,绿色深深浅浅的铺开,如同画卷一般。
往日里随李氏或是顾老太太出门上香或者做客,从来只能在缝隙里瞧上一眼府外的世界,像这样随意而自在是从来没有的。
顾清芜不由朝着谭太妃笑了一下,赞叹道:“梅山的景致真美。”
谭太妃道:“听卫彰说,你喜欢画画?”
“是,画的不好,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他还在娘娘面前提起。”顾清芜自谦。
谭太妃隐约是知道一点退婚这事儿的,不过并不知道细节。只是瞧着这少女眉间郁色沉沉,显然有很重的心事。她便指着山上的景致,细细的跟她介绍起来。
不多时别宫就到了,只是马车绕到了侧边,大门打开,直直行了进去。
又走了片刻,只见一片精致秀美的亭台楼阁隔着一汪碧水不远不近的出现在眼前。众人下了马车,又登上一艘画舫,十来名內监立在两旁将船划向了对岸。
谭太妃携了顾清芜立在船头处,给她介绍道:“这里是梅山别宫的绯烟池,秋季两旁红叶倒映在池水里,早起又有薄雾蒸腾,一片粉色烟霞,极为好看,因此得名。”
顾清芜道:“听娘娘说的,真令人神往。”
谭太妃道:“等秋季时,你自己过来欣赏,便知我形容的还不到其景一二。”
顾清芜道:“这次还是因着养病才到庄子小住,机缘巧合遇着娘娘,等到了秋季怕是在侯府连门也出不了了。”
谭太妃奇道:“你家大人管的这么严吗?我记得底下人跟我说,女子宫学这两年办的极好,招收了不少女学子,有了这个事由,和同伴们结伴出游也是常事,怎么,你家大人不许你去?”
这女子宫学便是谭太妃一手兴办的,初办时她还是谭妃,为着此事受了朝中和民间不少的非议。但是后来宫学里培养出几个十分有名的才女,参与了编纂古籍和修书等事,出版的书籍在市面上十分畅销,便是鸿学大儒也赞叹不已。宫学的名声鹊起,后来京城豪门贵胄也以自家女儿上过宫学为傲,这两年听说要入学还需要参与考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