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闺秀倒追指南(51)

作者:昆妩 阅读记录

这其中就有齐家,他家世代都是文官清流,祖父纳罕为何他家也上门道贺,不想齐大人把自己身后的一名少年推出来,道,我家这小子打小就喜欢习武,提到绣……哦,提到读书写字就头疼,因此厚着脸皮带他来拜会国公爷,还望国公爷不嫌弃,带他去边关历练历练,省的一天到晚尽做什么将军梦。

我那时候才十二岁,看见齐家这个少年不禁道,齐伯伯别是搞错了吧,这明明是位姑娘,怎么说是公子呢?齐伯伯这样的文官都喜欢留胡子,听了我的话,他急得胡子都快揪下来了,说——怎么是姑娘?我家哥儿不过是清秀了些。

这位所谓的公子就是齐绣,朝中唯一一位女将军。那会儿齐家因为她练武的事情,不知道吵闹了多少次,她的祖母,母亲都坚决反对,甚至把她关在家里不许她出门,听绣姐说,有一次甚至三天都没有给她饭吃。不过绣姐始终坚持,不改初心,幸而齐伯伯十分溺爱自己的女儿,不但不反对,后来更是几次三番上门央求我祖父,终于把她塞进了萧家军里,后来绣姐跟着我们一家回了玉良山,在军里做了一个小兵。

那时候她和我哥哥一样大,都是十七岁。

我也不知道是她跟着哥哥和我,还是我跟随着他俩,我们三个骑马走过雪山,一起看过沙漠的落日,玉良山的朝雾,还有这鸣雪楼檐上的月亮,陵水画舫姑娘的歌声。绣姐也从一个小兵,做到了武官,校尉……

她跟着萧家军,在边关杀敌,天地浩渺间,我常常能看见她和哥哥骑着两匹骏马,一起巡边归来,两个人在落日里并鬃而行,我以为我能看见他们一直这样下去,绣姐会实现她的梦想,也会成为我的嫂嫂。

可惜的是,七年后,北狄进犯,一场大战过后,我们怎么也找不到哥哥了,他的身手在我们当中最好,为人也稳重,照理说是不该出事的。

天不遂人愿,在尸山血海里我找到了他,面容几乎不可辨认,我把他背回军营。绣姐在哥哥的衣襟里翻到了一封血书,他临死前扯下身上的布,在上面用鲜血写下遗言,他说人生如梦,而最好的美梦就是自己的理想,他让绣姐不要放弃,还让她惜取眼前人,要过完完整整的一生……

还有些话,浸在血泊里,看不清了。这世间生离死别,多过齐眉爱侣,他怕他走了,绣姐也完了。

再后来,你恐怕也知道了,齐绣成为了女将军,她二十七岁那年,我哥哥三年孝期一满,她嫁给了世交苏家的公子,一个等了她十年的人。”

萧远林说完了,足足一盏茶的功夫,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顾清芜隐约明白,他讲这件事是为了什么,但是这个故事太沉重了,她不知如何接口。

“我跟我哥哥是一样的,甚至整个萧家,都是一样的人,我不会因为你有自己的理想,和其他那些闺秀不一样,就轻视于你,相反,我为你开心。”

那种闲适平和的笑容回到了萧远林脸上,他看着顾清芜,认真的说道。

顾清芜才发觉,此前两人见面,他谨守礼仪,甚至有时候过于拘束,但是现在他似乎摘下了一张面具,看自己的目光澄澈而坦然,带着直白欣赏。

顾清芜认真的看着他,道:“谢谢你。”

薰风阵阵,陵水上阵阵歌声近了,顾清芜转头看去,一艘极大的画舫,从上游缓缓漂流而下。

船头坐着数个身着薄纱的女子,正抱着琵琶弹唱: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画舫又渐渐远去,萧远林长叹一声,道:“这歌声竟然数年不变,说起来,哥哥早逝,我也不知道齐家当时的决定是对是错,我的祖父和父亲曾数次向齐家提出求娶绣姐之意,但是齐家当时始终不肯,说如果结为夫妇,那两个人都上战场,岂不是家不成家,他们还是希望绣姐能脱下戎装,相夫教子。绣姐到了萧家军没几年,齐伯伯就去世了,此后的数年,绣姐和家中争执,更是几乎到了决裂的地步。后来我想,这其间,多半是各自执拗不肯相让的缘故,若是能和家里缓缓说清楚,他们也未必不能同意。”

顾清芜看着他,忽然恍然大悟:“所以你不去我的拜师宴?是为了不让我和家中起争执?”

萧远林赞许的看着她一笑,道:“正是,顾老夫人想让我不知道,那我就装作不知道就是了,顾老夫人在意的是你学画不符合闺秀行止,即便我坦言不在意,她也不可能转为赞同你,反而会怪你自作主张,这岂非是跟家里打擂台?日后你有所成,她会慢慢想通的。叫你出来,就是为了把我的想法,前因后果都告诉你,这样才能让你放心。”

上一篇: 缦胡缨 下一篇: 暗自喜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