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五零年代末(105)

作者: 鱼修 阅读记录

一时之间,整个生产队上下家家户户都飘着肉香味儿。那些动作快老早领了肉的人家,这会儿都吃上了。哪怕动作再慢,家里石锅灶台也已经飘出了肉香。

真香啊,这可比过年那会儿一两斤肉,除了炼油,剩下一堆油渣炒一堆素菜在里面好吃多了!

这野山猪肉厚且紧致,虽然没啥肥膘炼不出油来,但胜在肉多皮香,肉格外得有嚼劲儿,吃在嘴里不干不柴,就是有些难嚼。

主要是大家都心急着吃肉,肉没有炖多大一会儿,就被馋虫勾出满嘴口水。一家老小催促着起锅吃肉,这可不就难嚼。

年轻人还好,牙口好,力气大,多嚼嚼就能嚼烂。可牙口不胜利索的老人小孩,就只能囫囵嚼两下整块吞下去,说是吃肉,瞧着跟吞硬馍馍差不多,别提多夸张了。

因为打定主意不让家里的肉便宜别人,家家户户都很舍得弄肉,家里人少的分成两天吃完,家里人口多的,直接把八斤弄完,敞开肚子饱餐一顿。

于是好多人家索性都不做饭了,就炖肉,把肉全切成小方块,合着红薯土豆芋头一块儿放上调料,大火炖着,差不多熟了就捞起来,一家人坐在家里的桌上,敞开肚皮猛吃。

在别人家都开始吃肉的时候,老周家的肉却还在不紧不慢的在灶房炖着。

倒不是周家人不着急吃肉,主要是掌勺的人,她不着急啊!

自从去年周燕第一次掌厨后,平平凡凡的食材,到了周燕的手里,那味儿就变成绝美佳肴,吃个水煮小青菜,都能觉得那是无上美味。打那以后,家里只要开火儿,都是周燕都在掌厨。

一开始周老太太还怕那灶房烟熏火燎的,累着自己孙女儿,不愿意让她做饭。后来连吃几顿三个儿媳妇做的饭,周老太太自个儿憋不住了。

明明都是一样的食材,一样的佐料,一样的做法。尤其老大媳妇做饭手艺向来不错,咋味儿就差那么多咧?以前也没觉着啊!

于是,做饭的事儿又落在周燕的身上。本来她一个半大姑娘,又被周老太太娇养着,除了春种秋收,队里忙得没办法的时候下地干活儿,平时都由着她在家里或是在村里玩耍疯闹。

作为一个闲人,帮忙做做家务还是有必要的,不然说出去像什么话儿?哪家姑娘不是从八岁以上就帮着家里下地干活儿,凭啥她周燕就搞特殊?不是惹人闲话,惹人眼红?

周燕本就吃货一枚,做饭的事儿难不倒她。而且这年代的佐料实在太过缺乏,基本就起锅烧油加些姜蒜沫,炒熟放盐就完事儿。要是做炖菜,就加些八角、香叶、花椒等等在山上长的野生调料,放锅里炖就成。谁让这个年代的土地实在宝贵,都拿来种粮食瓜果蔬菜了,谁有那个地种浪费资源的佐料啊!

不过,就算调料简陋,周燕做饭还是无比认真细腻。就比如说整个大队都在做的土豆烧猪肉,别人是把肉啊土豆啊大料一股脑儿的倒进去炖。她不一样,她先把近十斤的猪肉拿到火上,把猪肉皮烧黑冒油,然后用菜刀把猪皮刮洗的干干净净,露出焦黄的猪皮。

接着把猪肉整块放进锅里,加她背着大队人在院里种的葱白姜块一起焯去血水洗净。再然后猪肉一分为二,五斤猪肉切块,先下锅煸炒至焦黄色,加水加各种调料炖上一个小时,再把土豆红薯芋头倒进去接着炖。

另外五斤猪肉,另起锅,拿出去年大食堂要实行以前,她偷偷藏了家里的半罐猪油,舀两大勺猪油在热锅里化开。把五斤猪肉炸至金黄色起锅,切成五厘米长,一厘米的厚片肉,一块肉,一片红薯土豆做起夹心扣肉放在一口石锅上蒸。

等到时候差不多了,又就着炸过肉的猪油,把从山上摘的各种野菜,摊饼、清炒、煮汤等等。

在周家人都饿得肚子呱呱叫,孩子们在灶房门口伸长脖子张望,大人们在灶房里来回走动几次,终于周燕喊起锅吃饭了。

周燕舍得烧柴炖肉,又加了灵泉水炖的。一揭开锅盖,浓郁的肉香,夹杂着土豆红薯芋头特有的甜香味,还有自个本身的味道。还没开吃,口水就流了一地。

有那早吃过的邻居闻着诱人的香味过来窜门子,皆被周家人严防死守的挡了回去。

开玩笑!家里虽然肉多,但是老太太做主,分了二十斤猪肉给大功臣周燕,让她自个儿吃独食儿。

剩下的四十八斤猪肉,二十斤分两天给家里过过瘾,另外二十斤被周老太太腌制起来锁在柜子里,等过年过节再拿出来。

本来家里人口就多,十斤肉听着多,加上锅边素,也仅够他们自家人过过瘾。要是分给别人吃,不说家里人答不答应,他们自己的肚子就不会答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