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土穿到现代讨生活的日子(20)

作者: 肥肥笑 阅读记录

王齐装作漫不经心地样子,缓缓回道:“中午管一顿饭,待会饭好了都回家拿碗筷去。”话音刚落,就听到对方嗷地一声嚎叫,边往回冲边大喊中午管饭,都回去拿碗筷去,听到消息的众人瞬间散了,都奔跑着回家拿碗筷,感受到大家伙儿的开心情绪,他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也露出了笑脸。

等都拿回碗筷,王草的饭菜还没坐好,没办法大家只能把碗筷放一边,继续干活,不过时不时抬头看向锅灶的动作,说明他们心里一直惦记着呢。要说他们为啥这么惦记,主要是因为他们回家吃到的最好的也就是王土昨天发的白米,而且他们都认为王土有钱,肯定不会只管喝个粥饱,况且他们看到王草她们过来时拿的不仅仅是米袋子啊。

这种情绪在王草和几个婆子开始放油炒菜时已经到了顶点,王草可能不觉得有什么,因为土子的原因她最近习惯了多放油炒的喷香,但是对于大埠村其他人来说,这油香就是致命武器,他们天天饭都没得吃,又怎么会有油可吃,即使是大埠村几十年前还没有战乱灾荒的时候,他们吃油也是抹一下锅底而已,哪有这么香过,所以连村长在内的众人都没了干活的心思,痴痴地望着炒锅,就希望王草开口说饭做好了。

其实别说这些汉子,就是帮忙做饭的几个婆子也是被香的直流口水,他们就没见过这么舍得放油炒菜的,而且这油一看就是好油,看着黄亮亮的没有一点杂质,放进锅里见了火更是喷香,不止干活的那些人就是她们也要有口福了。

王草带着几个婆子终于忙完之后,就打算叫大家伙儿开饭,现在晌午早就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大家伙儿肯定都饿了,第一天做,她还是准备的太仓促,时间卡的不严。不过在抬头要喊的那一霎那瞬间愣住,她看到干活的众人早就停工,都坐在地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她,手里还拿着碗筷,反应过来的王草顿时哭笑不得,炒菜放的油多,而且还有一个青椒炒猪肉的荤菜,这香味早就漂出去了,难怪这群人馋成这个样子。

王草扯开嗓子喊道: “好了,开饭了!”

早就等王草这一嗓子的人,顺速的起身奔到锅前递过自己的碗,跑慢的人只能排在后面,王草拿着一个大勺负责盛米饭,不多不少一人一大勺,菜有三个,一个白菜炖豆腐,一个韭菜炒蛋,还有一个就是青椒炒猪肉,锅里满满的都是大块的白花花的猪肉,保管每个人都能分到好几块。

第一个盛好饭的人晕乎乎地找了一个地方坐下,好一会儿都不敢相信王土管的午饭竟然这样丰盛,说实话,这些菜他活到这么大吃都没吃过,要说勉强算吃过的就是白菜炖豆腐了,可是豆腐几文钱一块,他们家也就偶尔打个牙祭吃过几次而已,况且里面连个油花都看不到,哪像王草做的上面飘着一层油。

一时间打好饭菜的人都顾不上说话,被饭菜引诱地埋头苦吃,最后碗底都被舔的干干净净。不过还有几个比较克制的人,菜就吃了几口其他的留着要拿回去给孩子吃。

他们吃完了,王草和几个婆子才有空吃饭,好在饭菜做的多,见还剩下一点,便让几个婆子分了带回家,王草找的这几个婆子不给钱也不给粮食,就管中午一顿饭,她们虽然吃的好,但来帮忙自然是希望能有剩余的饭菜带回家的,王草对此也很明白。

第30章

吃完午饭后,干活的人也不躲懒,更加卖力地继续干,既然人家给的工钱高,伙食又好,咱们也不能让人吃亏是不。

等天快黑的时候,王土过来了,让大家收工回家,顺便请村长跟他去验收粮食,王齐也懒得折腾,想了想便让每家每户出一个代表跟他去领粮,这时大埠村的村民才知道王土是用粮食买的盖房的地,而大埠村每家可五十斤粮食,自然各个喜笑颜开,他们怎么觉得发了洪水后大埠村反而好事不断了呢。

一堆人跟着王土来到砖块和粮食堆放的地方,对于王土就这么大咧咧地放在外面,众人只能表示王土太放心。

王齐见了红砖倒是愣了一愣,王齐以前家是青砖瓦房,只见过青砖,“这砖怎么是红色的?”

“哦,这是红砖,别人给介绍的,说是烧青砖的时候不小心错了一个环节,本来以为都废了,没想到开窑之后发现烧成了这种红砖,知道的人少,自然用的人也少,我看着红砖眼色喜庆就买了下来。”

王齐听了王土的解释后没再多问,开始给众人分粮,高兴地等着分粮的其他人对什么青砖和红砖并不关心,反正他们这辈子基本没可能发达也用不上,还不如多关心眼前实际的东西来得实惠。

接下来的日子,大埠村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不仅每户都领到了50斤大米,而且除了家里没劳力的基本上每户都有在帮王土建房,每天能领5斤大米外,中午还省了一顿,前所未有的粮食富余让大埠村一直灾荒缺粮绷着的心松懈了下来,他们不舍得顿顿白米,已经好几户人家约着去镇上换糙米黑面回来吃了,顺便还要换粮种,秋收已过,粮食颗粒无收,如果再不种上粮食,来年可怎么活,好在现在还可以种小麦、黍粟。

王土也开始忙着找合适的绣娘,时间赶得太紧,他不能空等着房子建好再找绣娘,本村的几个他都已经说定了,现在已经在忙着绣开了,其他的绣娘去哪里找,王土一时间还真有点没方向,便去询问大姐王草的意见,虽然王草不会绣活,但毕竟也是女的对这些也有关注,应该知道一点。

“这有啥难找的?你也甭在各个村里找了,直接去镇上,镇上会绣活的才多呢,如今又是旱灾又是洪水的,粮食贵得要上天,这镇上的人吃饭都要花钱买,你觉得有那么多钱让他们用么?更何况镇上穷人也不少呢。再不行就去县里,听说县里一家秀坊做不下去了,坊里面的绣娘都被撵回家了,其中一个还是姥姥村里的。”,镇上大街行人了了,倒是乞丐流民多了起来,王土不想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找,觉得可以写个招聘启事,不过他学的文字在大蜀国可没人认识,于是王土只能找到专门替人写书信的摊子,花了10个铜板让人代写了一张,然后跑到城门口张贴告示地方旁边把自己的招聘启事仔细的贴好,上面已经写明白了工钱地址,想做的自会上门询问,王土没有在这等待说明的必要,就返回了家中。

却说给王土写招聘启事的韩高是个年仅双十的秀才,自幼聪明好学,以前家中也曾经富甲一方,只是家产到了他爷爷那一辈便被败坏了个干净,他爹倒是努力撑起了这个家,不过却早早因病早逝,家中仅剩他和娘亲两人,去年他刚迎娶了恩师的女儿为妻,如今世道艰难,他又要去县学读书,花费全靠娘亲接绣活,虽然现在媳妇也陪着娘亲一起接,可是绣活却越来越少,绣铺的老板娘说生意不好,根本没有几单绣活可做,怕是以后用不了他娘了,所以韩高趁着县学放假,便在路边支个摊子靠替人写书信赚几个铜板补贴家里。

刚刚王土说他来写,等写完之后,韩高心里有些意动,虽然要离家去往乡下村里,但给的条件却非常不错,付的不是现钱,而是粮食,粮食是硬通货,要是需要铜板完全可以卖了粮食来换。当场韩高是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等王土走后,他也收拾了摊子回了家,打算跟娘亲和媳妇商量一下。

韩高推门而进,见娘亲和媳妇竟然没在做绣活,讶异地问道:“今天就没有接到绣活?”他还以为最起码还要过一段时间。

韩高娘亲愁眉苦脸:“是啊,我们今天去交了上次的绣活,老板娘就说没绣活给我们了,明明上次去接的时候还说这一个月还是有的呢。”

韩高安慰娘亲,说起回来的路上一直想着的绣娘招聘的事儿,“我今天碰到一个要雇绣娘的,每月给150斤粮食,而且还不是糙米黑面,全部都是大米和白面,不过先在自己家做,后面要住到大埠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