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土穿到现代讨生活的日子(70)

作者: 肥肥笑 阅读记录

说到这里,李金刚刚还激动喜悦的脸庞微微皱起来,叹气道:“可怜我这么热爱学武,却没有练武的天赋,啧啧啧!”

王土刚要开口安慰他,李金没等他开口就复又激动地说道:“天才就是天才,短短两年武功就学有所成,只要他一出场必定会一鸣惊人。不行,不跟你说了,我得找师傅说去!”

王土看着又风风火火离开的李金,感觉这事好像没有自己参与的地方,他还是去看看自己山上的礼品店吧,最近礼品店新上了新安城自己养蚕制成的丝绸,因为比现在市场上的丝绸更加轻薄柔软,所以受到了丝绸爱好者的青睐,已经在圈子里小范围的火了。

如今,新安城的丝绸已经供不上异世界的需求了,他这次来就是打算给丝绸涨价的,他意识到以新安城丝绸的品质来讲,之前丝绸的定价太低了,导致很多喜欢的人一买就是几十件。

新安城的丝绸可是纯人工制成的,哪里赶得上他们这样买,当然很快就断了货。

每次来了客人问货,他都让售货员解释清楚断货的原因,耐心等新的丝绸到货。

只是没想到这个解释反而让客人更疯狂了,客人一听他家的丝绸真的是手工的反而提前加倍下单,也让王土意识到异世界对手工的执着,他之前比照着异世界的普通丝绸价格卖可是亏大了。

不能再亏了,必须涨价,涨100倍,新安城的丝绸真的不多了啊。

新安城的养蚕事业可是靠着当初潘壮带回来的妇人一点点带着人弄起来的,刚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蚕差点就全都死了。

新安城的丝绸可是一件都没在新安城卖,为了利益最大化,都被卖到了异世界,只是没想到他终究还是贱卖了。

回去就给养蚕人加工资,扩大养蚕规模,这丝绸买卖做大了不比卖刺绣礼品少赚,要不是为了给自己运粮食等做掩护,王土恨不得把小食堂也改成卖礼品的店。

新安城的建设和维护需要的钱粮其实已经差不多维持在一个不变的数字上,卖个钻石就能轻轻松松撑个几年,但是槿弟现在需要他去支持北屿县的建设啊。

曹路晏终于把北屿县完全地掌握了,也开始放心地放开手脚大兴土木,誓要向新安城比肩看齐。

其实即使援助支持北屿的建设,卖钻石的钱也绰绰有余,王土就是看见到手的钱不断地往外撒,心疼了,总想着挣回来填补回去,所以哪怕钻石再值钱,他也不舍得扔了任何一个挣钱的买卖。

回到新安城后,看到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气,王土那因为丝绸贱卖的郁闷心情也烟消云散,只是小事,何必挂在心上,没必要。

招了一辆马车坐进去,平缓地行驶了半柱香时间,停在了一栋小红楼门前,王土下了马车踱步走到门前叩响大门。

开门的正是养蚕妇人,见是城长大人,惊诧之后略微紧张地请人进了屋。

坐下后,妇人转身进了厨房烧水泡茶,王土没来得及阻止,便不再管,转头随意打量客厅,新安城的客厅大都差不多,看了两眼便没了兴趣,正打算收回视线,耳朵灵敏地听到轻微地吱呀声。

寻声望去,客房的门开了一条细缝,门后缩着一个小脑袋。

王土失笑,朝客房招招手,示意人过来,等了一会儿见那边没动静,他自己起身走向客房,把门拉开,便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仰着头看着他。

王土见小男孩虎头虎脑很是可爱,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逗他。

养蚕妇人端着茶壶回到客厅,见自己儿子被城长抱在怀里,忙放下茶壶接过儿子斥责道:“桑儿,不是让你乖乖呆在屋里么?”

王土问道:“原来是叫桑儿?我记得桑儿刚来新安城时还是小小一个都没有枕头大呢,现在已经长得虎头虎脑壮实得很了。”

养蚕妇人听城长夸儿子长得壮实,心里头高兴,“是啊,要不是潘将军和城长,我们母子早就化作白骨跟着他爹去了!”

眼见妇人要有水漫金山的趋势,王土赶忙把自己的来意说明。

“这养蚕要多招多少人手?招什么人?你全权负责,不必请示,只要把蚕养好了,多织出丝绸来就好!”

“哎!城长您放心,养蚕这事我最在行……”

刚从养蚕妇人那回到「洞天福地」,就有下人呈上来的北屿县书信一封。

王土从头到尾把书信看完,忍不住皱起眉头,信里说最近一段时间北屿县城里来了不少周围各城的难民。

不是北地的难民,而是附近周围甚至有府城来的难民。

北地旱灾加上各地起义,难民多是正常的,南方尤其是新安城周围的旱灾水祸早已远去,这两年风调雨顺,哪怕苛捐杂税越来越重,只要还能活下去就不应该会导致如此多的难民啊,这事很不正常。

王土觉得此事重大,不敢多耽搁,又立即返回异世界去找槿弟商量此事。

果然,李国槿看完书信后也是眉头紧皱。

“麻烦大哥安排一下,我即刻出发带人去北屿县城见曹叔叔。”

李国槿要走,李天等人自然也要跟着回去,李金听到师傅说他们归期不定,担忧地嚷嚷道:“师傅啊,这全国武术大赛过几天就要比赛了,你不在,我没底啊!”

李天:“有金融就够了!”

金融就是李金说的武术天才。

第92章

新安城外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北屿县城门。

车队领头的肖武因为经常运送粮食水泥等货物到北屿,已经是北屿县城门的熟面孔,没有细致的盘查,些许功夫就全部进了城。

李国槿掀开马车窗帘的一角,打量街市上的人们,发现并没有书信中写到的大量难民。

“难道曹叔叔夸大其词了?其实难民数量并不多?”

这个疑惑在见到曹路晏之后也终于有了解答。

原来难民确实不少,甚至有些还是当地的富贵人家,其中有不少还是冲着新安城的名头来的,本打算经过北屿县城再到新安城,不过这些人都被曹路晏给拦下来了。

王土也恍然大悟,难怪北屿县城来了这么多难民,相近的新安城却没有半个难民的身影呢!

来到北屿县城的难民,身无分文的就被拉去参与北屿县城修路盖房的建设,手里银钱颇多的就被半强迫半忽悠地买了东北角推倒重新规划的红楼房定居。

倒不是说红楼房不好,毕竟新安城的红楼房已经名声在外,而是北屿县城的红楼房现在还是个空壳子,并没有如新安城那般取水用水如厕沐浴等超级便利的装修,所以有钱人看不上,没钱的也买不起。

虽说县令承诺会逐步完善,但也不是他们不知道超前投资,而是他们只相信眼前看到的,口头承诺永远没有效力,毕竟连朝廷的政策都朝令夕改连,纸上的东西说没用就没用了,他们可不敢相信朝廷官员的口头许诺,你没有的东西你说的再好你也没有啊,等你有了我再买也不迟。

诺大一个北屿县城,盖房子修路等是要花不少钱的,虽然有一大部分是新安城的免费援助,但北屿县城的库房还是越来越空啊,所以曹路晏为了回笼现银只能先忽悠这些来避难的外地人买下盖好的红楼房,虽说至于许诺的自来水浴室等,去外面走一走瞧一瞧,都在弄呢,别着急,啥时候弄好我也不给你准数,反正等着吧。

“曹叔叔可知这些人为何逃难至此?”

曹路晏摸了一把自己尚短的胡须,道:“我特地派人去了外地求证,原来是北地起义的马方大军已经越过爻河,杀到南方来了,传闻马方大军每到一地就抢掠杀戮,无恶不作。南方无灾且有粮大蜀国内无人不知,所以马方大军没有跟其他起义军一样往北而是南下,打算把产粮大地控制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