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类(115)
三思拨弄着自己已经半干的头发:“那……他们是因何而入的迷踪谷?缘何过了这么多年才开始报仇?”
“据说巫家兄妹起先并不知道是谁下的毒手,查到真相已是很多年后的事了。”虞知行咳嗽了一下,道,“这后面的事被人编成了话本,流传甚广。说起来你或许不信,江湖传言,传言啊,巫芊芊跟上官家主——我说的是现在的上官家主——上官溟,有一个儿子。”
话本里的故事,总是关于那点风花雪月、恩怨情仇。老百姓们总觉得在柴米油盐中体会到的酸甜苦辣还不够滋味,便跑到人家的话本里,随着别人的命运一波三折。
巫芊芊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江湖上,距离当年西北边关小城里的灭门惨案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江湖的风云从未间断。二十年,日升月落千百次,坊间传说换了又换。早已无人记得曾经有个制毒之术登峰造极的巫家,当年与夏侯家争锋的肖家没落成武林中不值一提的姓氏,上官家远离武林,入了庙堂。只有踏红谷的枫叶仍旧是红的,颜色比二十年前雪地中的血要鲜艳些。
那年的谈兵宴上,迷踪谷护法巫芊芊以一套绝艳的鞭法击败少林两位方丈,一夜之间远近驰名。她那鞭子上布满了可以翕张的银刀片,挥舞时如百只银蝶同时翩翩起舞,江湖人予其雅名“千面蝶”。此女擅用毒,招式狠辣,手段诡谲,加上迷踪谷当时正是个新近崭露头角的邪道门派,因此“千面蝶”这个名号在口耳相传中总是带着些阴暗邪毒的意味。
同一年,上官家长子上官溟亦在谈兵宴上崭露头角,二人在擂台上打了个平手。巫芊芊的鞭子没能折断上官溟的脖子,上官溟的长剑也没能斩断巫芊芊的长鞭。
上官溟彬彬有礼地让了巫芊芊半招,长剑脱手,钉在了数尺开外的地面上,在后者讶然的目光下弯腰拱手,行败退之礼,取剑退场。
然而,巫芊芊是不吃这套的。自从她被迷踪谷收养,入门做了谷中弟子,日日都在输赢场中搏杀,踩着别人的失意,一步步爬到了护法的位置上——
她才不要别人让,不管谁让,不管让的是什么。
于是,下了场的巫芊芊,在登封城内,少林山脚下的市集上,一鞭子拦住了上官溟回长安的骏马,一对锋利的细眉飞扬如柳叶刀——
“小子,下马,我们比过。”
第52章 四十载孤身斩情仇3
上官溟生在长安, 长在长安, 身为关陇世家子弟,他见过比春天的柳絮还要多的大家闺秀良家碧玉,却是头一回见到这般放肆不羁的女子,嬉笑怒骂, 明亮得连初夏的日头都要让她几分。
上官溟在失神中答应了比试, 继而在失神中再一次输了半招。
这一回他不是故意的。
银鞭卷在他的喉咙上,力道控制得恰到好处,只是擦破了一点皮。
巫芊芊收回长鞭,那鞭子上的银蝶凌厉得如刀, 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一下刺进上官溟的心里,只是没流血, 反倒长了芽,开出花来。
那一年, 上官溟家世煊赫,年轻俊朗, 洁身自好,是位掷果盈车的年轻公子。那时的巫芊芊亦是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美人, 武功高强, 艳名远播,即便背后靠着邪教,也不乏无数青年才俊飞蛾扑火。
那一年的谈兵宴上,栀子花飘香十里, 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皆正当年。
“你总跟着我做什么?”巫芊芊同掌柜的要了一碗胡椒茶和一只鸭腿,半个月来第一百零八次回头,对身后的人问出了这个问题。
上官溟有礼地花钱请走了和巫芊芊拼桌的客人,自行坐下,也不点吃食:“你去何处?”
巫芊芊不吃这套:“你先回答我的问题。”
上官溟笑:“你不言明去向,我该如何说与你同路?”
巫芊芊:“我倒是没看出来,你一个世家子弟,脸皮竟然如此厚。”
上官溟假装讶然:“那你可真是看走眼了。我都跟了你这么一路,脸皮几尺厚,你早该发现了。”
巫芊芊咬了一口鸭腿,就着一大勺面茶,大口啃咬,细细咀嚼,姿态毫无矜持可言,却意外的与她本人相称,毫不做作,浑然自在。
上官溟就那样直直地望着她,丝毫不避讳,连隔壁桌的人都隐晦地瞥眼过来,低声议论。
“你喜荤不喜素,荤中尤喜鸡鸭牛羊,素中尤厌莼蕨苍耳。”见巫芊芊动作微微一顿,上官溟继续道,“你可知这鸭腿,若以姜酒腌制三个时辰,以蜂蜜覆盖其表,佐以茴香八角花椒面,入炉两刻,取出,再裹蜂蜜,并以土裹之,再入炉两刻,拢共半个时辰,再打开,则外酥里嫩,香气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