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宅门扯淡日常(11)
…
没一会儿,厨房送了饭来。
宗兰吃了饭,洗漱完,便早早地上了炕。
也不知是白天睡多了,还是她脑子里又在捣鼓一些乱七八糟的糟心事,这一个夜晚,她又一次失眠了。
想起怡婷的“寡妇”言论,又想起鸢儿的命运……
她在想,自己下一步又该怎么走?
穿越过来的第一天起,她夜夜失眠,都是在捣鼓这件事。
她想过,或许可以出去独立?
但这年代,在北京、上海、香港这些个大城市,有文凭的女人或许可以出去工作,只是这春江市……
虽是个省会城市,但通过这几日的眼见耳闻,宗兰体察得到,在这里,女人的地位是不高的。
街上还能看见裹了小脚的女人,男人打老婆,似乎也不稀奇。
再者说,她在现代虽是个博士,但在这里,繁体字也不大认得,更写不得,虽不是不能克服,但这一条路肯定不是一条好走的路,走不走得通,还要另说。
靠娘家?
只是听说了娘家的境况,她只得作罢,别说娘家靠不得,娘家还有两个小崽儿要靠她的夫家才能生活。
每一个晚上,宗兰都是如此。
脑子里千头万绪,总结起来,却又毫无头绪。
第二天醒来,依旧由佟妈梳头,去吃早饭,在公婆面前谨言慎行,吃完了回屋发呆,当一个小媳妇。
她也只能当一个小媳妇,再慢慢做下一步打算。
这两天,她这小媳妇还当出那么一点感觉来了。
只拿公婆当领导伺候。
好在这领导,一个天天在外不着家,一个每天头疼、腿疼的,万事都懒得过问,可比她之前的上司好伺候多了。
这东家还管她锦衣玉食,每月还有二十块的体己钱拿。
怡婷算同事。
这同事是一个关系户,背景很硬。
而这个背景很硬的关系户,却总喜欢找自己套近乎。
总而言之,至少目前而言,这日子她过得还算舒坦。
东家实力也硬。
这公公,白老爷子白玉林,是春江市商会会长,算那一代的民族资本家,手底下一堆的工厂产业。
宗兰感觉得到,这白家,定是个顶顶有钱的人家。
这个年代,能住上三进三出的大院子,家里能通上电、厨房有自来水,还安上了抽水马桶,已是不俗。
三太太却一直抱怨这祖宅陈旧,盼有生之年,能住上两三层的花园洋楼。
以白家实力,盖一个洋楼似乎不算个问题。
只是老爷嫌折腾,且崇尚简朴,于是一直未能如三太太所愿。
白家人脉也广。
除了同老爷打交道的人各有来头,这家的少爷、小姐,娶的、嫁的,也都是有名望人家的子女。
老爷子子女不多,一共三个。
大少爷白子渊,娶的是官家大小姐。
怡婷的外公,在清朝是京城一员大官,现在也在政府谋了一个不错的职位。
二女儿白蕙兰,嫁的也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公公家里是开矿的,光听听就觉得富得流油。
也就她,于宗兰,与这白家最是格格不入。
从一个叫于家屯儿的穷乡僻壤嫁过来,父母早亡,下面还有一对龙凤胎弟弟妹妹,宗兰从小种地、做小活儿,把弟弟妹妹拉扯大,今年也才十一岁,还需要夫家帮衬才行。
宗兰时常看着自己这一双红肿、皴裂的手……
才十九岁啊。
这个叫于宗兰的民国女子,想来是同一百年后那个叫张宗兰的女人一样的命苦。
便也起了一丝惺惺相惜之情。
…
之后的日子都还太平。
白老爷不常回来,怡婷也上了学,整个院子清净得很。
宗兰每日吃了饭,便翻一翻二少爷的书橱。
这二少爷,大学八成是学经济的,书橱里立了一些经济学相关书籍,还有一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是经济学老师列出的必读书目之一,只是当时读研忙,一个事连着一个事,一直也不得空去读一读。
回想自己的求学史,简直是一本血泪史。
一门心思想学金融。
她也一直很用功,高考考得还不错,想冲一冲名校,名校冲上了,可惜专业被调剂了,学了心理学。
开学后,一直卯足了劲儿想转专业,到底没能转得成。
硕士!放弃了保研名额!转专业考金融!
只是分数差了一点,又被调剂了,学了同一学院的经济学专业。
好在宗兰有一个本事,学一个专业,便爱一个专业,干一份工作,到头来也会热爱上那一份工作。
看到《国富论》,宗兰每日一得空也会读一读。
上面都是繁体字,不过靠上下文推测,每一个字也都推测得到,宗兰看着它们,便也习得了些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