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宅门扯淡日常(172)
宗兰又问了一句:“那姨娘那边……”
老爷说:“过两天,挑个日子送点礼过来。”
宗兰道:“行,知道了。”
又过了几日,宗兰便提了补品、水果,又从皮货店拿了几张足够做一款长款大衣的皮子,同佟妈两人抱着兜兜袋袋过去了。
问了子墨要不要一起去,子墨只说:“我就不去了。”
毕竟也算是一位“小妈”,子墨去了处境也略显尴尬。
到了公馆内,宗兰便说,这几日子墨业务繁忙,连觉都没时间睡,每天早出晚归的,今天就没一起过来。
竹仙姨娘一如既往地很欢迎,尤其对兜兜袋袋两个小宝贝。
姨娘抱着兜兜,又问:“宗兰,听说你又有了。”
宗兰抚了抚此刻已经微微凸了出来的肚子,无奈地笑了下:“又有了。”
姨娘道:“真好啊,多子多福嘛。”
话语言却显出一丝失落。
宗兰这才意识到,姨娘是膝下无子的……便不再说话了。
临走前,姨娘又给兜兜袋袋一人准备了个红包,宗兰一直说不要不要的,姨娘也还是给塞进了兜兜袋袋的衣服里。
宗兰收了,心里还挺不好意思。
又想起子墨说——你这生的是装钱的兜和装钱的袋儿啊。
只不过有时抱孩子出去,就像是抱了“要钱”的兜和“要钱”的袋儿一样,还俩,人家准备红包还要准备两份……
宗兰每次都怪不好意思的。
回到家,宗兰拆开红包,见一个里包了十块,两个二十。
又想起一事,便与子墨商讨:“今年我们也另立门户出来了,我们也开舞厅赚钱了,春节爹娘他们要过来过,我们是不是也该准备红包了啊?”
子墨说:“行啊,孝敬孝敬老人家,让我爹也花花我挣的钱。”
宗兰问:“你觉得包多少合适?”
子墨说:“爹一人包66,我们一人包50吧,别抢了老爷子风头。”
“行。”顿了顿又想,“万一大嫂也来了,咱给大嫂也包啊?”
倒不是心疼这点钱,主要里面有个长幼有序的问题。
子墨说:“不用吧,给怡婷就成。”
宗兰便拍板定下来:“要不这样吧,爹一百,娘一百,怡婷五十,可以吧?”
子墨想了想:“也行。”
别从晚辈那儿抢了老爷子风头就成。
这几日,宗兰便为春节而忙碌起来,这一日一早便把子墨从床上拽起来:“别睡了,陪我出去赶集去。”
子墨问:“赶什么集啊。”
宗兰道:“现在集市上全是年货,出去看看啊。”
在宗兰拉搡下,子墨不情不愿起了身。
宗兰穿上一件皮大衣,用厚厚的围巾把自己裹住,便同子墨出门了。
集市两侧摆满了鸡鸭鱼、猪牛羊肉,蔬菜,以及对联、福字等年货,小摊贩们穿着粗针大线的大棉袄,裹着耳包在两侧叫卖,路上也挤满了行人,热闹非凡。
宗兰穿过集市,先去银行兑换了几张嘎嘎新的纸币,从商铺买了一叠红包,买了两排鞭炮出来。肉啊、菜啊的,自己买了也不方便提,等下午让佟妈、锦心出来一趟,只是又买了几串糖葫芦和一包肉包子回去。
糖葫芦酸酸甜甜,很合宗兰现在的胃口。
回到家,又同佟妈商讨着,拟定了年夜饭菜品,拟到一半,也不知大嫂过不过来,便给老宅打了个电话。
电话是三太太接的。
宗兰问,年夜饭大嫂过不过来。
三太太竟说:“说是过去呢,我们都来。”
大嫂这么给面子,宗兰也是没想到,便说:“行!那再好不过了,跟大嫂说,家里一定给备几道全素的菜。”又问了一句,“那妈,你们打算几号过来?”
三太太道:“三十晚上呗,吃个年夜饭就回来,搁你们家也不方便住。”
宗兰又问三太太有什么想吃的。
三太太只说:“随便吃点就成了,别太费心。”
第73章
三十当天中午, 老爷太太一行人便往白公馆来了。
宗兰原本说派家里车子去接,毕竟四个人光老爷一辆车也挤不下。
老爷则说不必了, 反正离得也不远,几个人溜达溜达就来了。
院子里堆了一层白茫茫的厚厚积雪,只清出了石板路一条小路,双开的金色铁大门上贴了一对喜庆的红色倒福。
怡婷扎了两个麻花辫, 穿了一件小红袄, 手上拿一串糖葫芦蹦蹦跳跳走在前;大少奶奶穿了一件深灰色皮大衣,戴了皮手套,依旧是矜贵优雅的官家大小姐风范, 跟在了怡婷后面, 再往后便是老爷太太。
老爷穿了一身棉大褂,这两年来明显瘦了, 背也驼了一些,又戴了一顶圆毡帽, 看起来像一位性格开朗、却又带一丝古怪的小老人;太太比老爷小很多岁,看着也年轻许多,一身富贵的皮大衣, 挎了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