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酸儒穿到七零年(181)

作者:参果宝 阅读记录

文章上面的署名是佚名。

看完这篇文章后,季恒真的是想冷笑三声:没想到还知道用个“佚名”来掩盖自己的身份,是自己也知道做这种事是没脸的吧!

周琛和在文化圈呆的够久,知道的消息也够多:“应该就还是你老师以前那学生写的,他虽然是学的理科,但是文笔也非常好,之前经常在《北方日报》发表文章,用的笔名是“消愁”,不过这次没用自己的老笔名。以前没有关注过这个人,现在才知道,这人挺有能耐的,在教育局那边有关系,自身能力素质也强,文理兼修,娶的妻子是教育局一把手的女儿。难怪你老师不愿意动他了,就算职位比他高,但是俗话说人走茶凉,你老师离开北京这么多年了,你这两天去找他儿子的下落,沈老给你的关系估计都还不如你自己的好用吧?否则你也不会老往我这里跑了不是?”

季恒倒是真的没想到了,这黄柏新学的理科,玩笔杆子也有一手,如果这篇文章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就算沈老人没事,但是现在的大学职位也会被一撸到底吧——毕竟黄柏新这篇文章危言耸听的可以,最好的学生放在了一个“危险”人物手中,会不会导致国家的心血白费,甚至是为他国做嫁衣?

有那么点概率,都是上面的领导人不想看到的结果吧!

其他不讲,沈老现在享受的待遇就全没了,原本能重登讲台,沈老还特意去准备了一些资料,生活除了沈楠外还有点其他的盼头,要是这个都没有了呢?

难怪当年人家要选黄柏新做出头年来举报沈老了,确实有能力啊,写的举报材料估计都能入木三分!

如今是想故技重施?

看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但是不好意思了,这世上也不是只有你黄柏新一个人会玩笔杆子了!

本来季恒是绝对听从和尊重沈老的想法,可现在,既然对方吹起了战争的号角,他们也不能傻傻地呆在原地挨打不是?!

“周大哥,我今天连夜就会写一篇文章给你,我不要稿酬,但是你务必也帮我登上明天的《新论》可以吗?”季恒脑子已经飞快地转动了起来,论点、论据一一在心中铺成开来,若手头有纸笔,马上就可落笔去写。

现在文化氛围开放了,既然《北方日报》敢刊登这样的文章,他们一直走在风口前面的《新论》又有什么不敢的?况且季恒的文笔,他是信的过的,能让季独行多刊登几篇文章在他们报刊上,他何乐而不为!

一场文字战争,就这样悄悄拉开了帷幕!

第七十九章 :你来我往

季恒写起武侠、仙侠小说, 自由他的浪漫气质;写一些散文诗歌的主题也更多的是端方文笔,投当局所好, 一片正派光明!人人都道季独行文笔好,认为文如其人,肯定也是端方、圆润、温文尔雅。

可是这并不表示,季恒的笔写不出锋利和嘲讽, 写不出激进和热血!

季恒的标题直接引用了《北方日报》上黄柏新的文章标题《论师格的重要性》, 标题名字为《又论师格的重要性》!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季恒心中怀着满腔怒意,可谓是一气呵成!

季恒不同于黄柏新用议论文的形态写文章, 而是以沈老作为第一视角, 写了一篇小说,糅杂了两人之间的真人真事, 从沈老如何从海外抱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归来,投入教育和科研工作, 到在华国的大地上落叶扎根,娶妻生子,兢兢业业!同时还描写了对自己的学生如何尽心尽力, 只希望学生们成材之后也能够如同他一般继续为国家的建设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主人公放弃了国外的优渥待遇, 放弃了家中安排的更加闲适的工作,放弃了照顾家庭的时间,只为了一句“国家需要你”,就无怨无悔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几年。

而这一切,都被用心险恶的学生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举报了上去, 从此经历了近十年的折磨,如今好不容易平反归来,却发现这个学生非但没有得到任何惩罚,还身居高位,自己不想再与他争论,纸只想好好过自己的余生,对方亦是不依不饶,非要将他再次打入地狱不可!

季恒在文章的最后悲愤地写道:百年之前我们已经有了觉悟,想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派出公派留学生近百名,让他们学成归国后致力于中国的国家建设。而这样一批人,确实都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姓名,成为了各科各业的大拿,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而如今,为何抱着同样报效祖国的心,却得到了如今的待遇?如果归国而来的俊才皆是如此,那么谁还敢回国?赤子之心被伤透之后的结局,又由谁来买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