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我活(30)
这第二张照片上的人是昨天拜访过的余光余老师。
“这人是谁?”丁成旗问葛行。
第十二章
葛行摇摇头,指了指柯然:“是他给我的。”
柯然正要解答,被袁彻抢先:
“这人就是余光,昨天丑双被害前曾经去过他的工作室。”说着他眯着眼看着柯然,“你昨天就一直觉得这个人可疑,还真让你找到了。”接着他问葛行,“这篇报道的评论倾向谁?余光收到影响了吗?”
葛行敲打了几下键盘说道:“一半一半,有人支持他,有人泡脏水。有很多帖子是跟风指责,我看余光掉了不少粉丝。”
袁彻顿了一下,紧接着让葛行把刚才看过的几条微博调出来。
“可疑?哪里可疑?”丁成旗问柯然,“你不是说他没有作案时间?”他又问袁彻。
袁彻答道:“昨天我还说过,他没有作案动机呢,现在有了。”
袁彻眼睛盯着那条说余光抄袭的博文,然后在纸上写上YG和SGN,自言自语似的念着:
“YG如果是余光,那SGN是谁?”说着,他的手不自觉地在纸上写上了盛光年的名字。
盛光年也是一个作家,这个博文里说的抄袭,难道还真有其事?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可以光明正大地调查盛光年,连带着把盛晗找出来?
柯然像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在袁彻还在犹豫要不要顺着这条线查的时候,已经让葛行把盛光年的身份信息搜了出来。
等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葛行拍了一下桌子激动地指着电脑:
“你们看,他们是不是很像?”
两张照片乍一看确实像极了,可如果仔细看,盛光年的下颚似乎宽了一些,鼻子好像小了一些。
盛光年的身份证还是一代的,身份证上的照片更显年轻。
一代身份证?现在还有人用一代身份证?
袁彻马上让葛行搜索盛光年在网上留存的照片,然后对丁成旗解释这个盛光年是谁。
葛行搜索了一番发现,竟然一张盛光年的照片都找不到,关于盛光年的报道内容也很少。人们对他早期作品的评价是:乍看惊奇,实则平淡。比起小说,盛光年似乎更擅长犀利的评论文章。但他在封笔之前最后一本书却出乎意料的火了,也正是这本书被丑双拿出来和余光的作品比对。
“这个盛光年不是很有名啊。你是怎么想到的?”丁成旗说完想起那两张极其相似的脸又说道,“他们两个是不是兄弟啊。”
没有找到照片对比,袁彻又让葛行查一下余光的真实身份信息。
袁彻想的可不是兄弟,他想的是余光就是盛光年。盛光年就是在十二年前离开的,离开的很突然。
可查询结果让他有些失望。
余光本名叫余浩宇,户口所在地是M市,户籍上面确实是余光的照片,看上去比现在年轻。
这个余浩宇的父母在五年前已经销户,他现在是户主,这户人家只有他一个人。
这么说,余光还真不是盛光年。他们长得像,只是巧合。
袁彻插着口袋在葛行办公桌旁边转了圈。
丁成旗抱着手靠在一旁的桌子上说道:“抄袭这个动机分量还是不够。
不过这个长微博里提到的事可以查一下,如果那个人真是余光,他隐藏身份的原因有点动机的意思。”
袁彻说道:“看里面的描述的人感觉和昨天那个余光不像是同一个人。余光八面玲珑的,看样子是喜欢在人际关系中做主导的。博文里描述的人却像是很内向的。”
丁成旗说道:“如果不是余光,那就是空穴来风,余光就没有动机了。大概是因为他们两个长得像,才被丑双拿来做文章。”
袁彻又反驳道:“丑双家里有一柜子的余光的书,余光的各种活动资料。这个人做黑料不像是单靠一张嘴的。很有可能真有其事。”
丁成旗马上质疑:“如果丑双的死和余光有关,那具女尸呢?也和余光有关?”
袁彻一脸困惑道:“这个确实很矛盾。假设凶手是余光——鉴于这两天的巧合,是余光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凶手的意图就有点让人想不通了。
案发现场如此相同,凶手是想让我们把两个案子联系起来。
这个不是很反常吗?
如果凶手是余光,他真的和两个人都有关系,由于某种原因要杀人。正常的思路应该是尽可能让我们把两起案子分开来办,才不容易找到他身上。可凶手却刻意把两个案子联系在一起。”
丁成旗微微摇摇头:“可我不认为有人会为了杀人而杀人。”
袁彻点点头赞同地说道:“所以,我们下一步要追查那个罗美娇是不是和余光有关联,如果有,动机就更充分了。问题是作案时间,余光两起案子都没有作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