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欺(11)
何东篱听此,不可置信的看着面前这人,怎么这么厚颜无耻,活脱脱像一个街头流氓:“大少爷,我的!”
“鱼默说你从我房间拿走的,就是我的”顾伯俞继续强词夺理道。
何东篱简直被气笑了:“想丢脸是不是?来,我让你丢尽。”
随手拉着顾伯俞往白及身边拽,顾伯俞始料不及何东篱会有这样的动作,要是平时,何东篱力气是断然比不上自己的,可这不是在生病了么.....
半推半就就到了白及旁边,刚才白及还在吃趣的看着他们争吵,现在两人就要拉上自己,自己也只能笑着。
“干嘛..干嘛....放手....见我生病好欺负是不是?”顾伯俞看见白及,脸就像被暑气蒸红一般,久违的羞耻心上了头,活脱脱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见顾伯俞默默站着,何东篱抱胸看着这人,觉得十分好笑,嘲笑道:“刚才不还挺有理嘛..”说着就从腰间取下扇子,慢悠悠的打开给白及看了一眼,说道:“季临,你看这是不是前月你送我的雨琅纺?”
顾伯俞怎么也想不到是这样的结果,是白及的扇子....真是丢人,一时尴尬的笑了笑,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真真的演示了手足无措这个词,慌张的瞟向白及
白及依旧是一脸清冷,看着顾伯俞带着些许求饶意味的眼神,心底发笑,玩心大起,于是强装正经的端起杯子小泯一口茶。
抬起头来,嘴角微微扬起,故意说了一句
“不知”
次日,顾伯俞就如愿所偿来到了药谷,仁春堂在山边建了两层木楼,第一层是隔空的,原来药谷是为了给仁春堂新的弟子识药时用的,后来仁春堂弟子越来越少后,就用来做仁春堂大夫上山采药时的暂居之地。
当然,顾伯俞听白及在路上谈到此时,就多嘴问了一句:“听说原来宫里一半御医都来自仁春堂,为何?”
白及看见顾伯俞欲言又止的样子,微微一笑,继续说道;“顾少爷也知仁春堂是养御医的地方,原来是在扬州的,可大多前辈进宫后,就自然而然的去了京城,只是白及一介普通人,没有什么天分,所以更想留在扬州....”
顾伯俞知道白及只是谦虚,从何东篱的口中了解到,白及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大夫...
这件事情要从三十年前说起了,当时的白家还是当时太后的娘家,正儿八经的名门大家,顾伯俞刚开始听见何东篱说白家时,就不禁在心里疑问,何东篱看出了他的疑问,便直接点了点头,回答道“就是你所知的白家”
可是当太后过世后,新皇登基,新皇为了壮大朝中势力,第一个对付的就是白家,白家就此衰落。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是当时宫中因太后举荐的凌贵妃,按辈分应该是白及的亲姑姑了,民间传言说是妒心太重,在一次出宫祭祀的途中,故意丢弃了皇子,皇帝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将本就大势已去白家彻底扳倒。
虽是如此,终究白家是老臣,于是挂了皇恩浩荡的名号,饶恕了白家老少,只是赐了毒酒,让凌贵妃独自了结,事情本该就此了结....
可是据说当时白家老爷自小疼爱这个贵妃,就主动要求去了自己户部尚书的位子,只为换她一个全尸,皇子五年后被找回,巧的是,皇帝子嗣不旺,就看在这位皇子品行优良,又经历了人间疾苦,顺势立了当朝太子。
民间传言,白家听此后,怕太子报复,为了保住香火,就将自己的三个孙儿,分别养在不同家里,老大白伯师年纪大了些,便去参军,战死沙场。
老二白仲卿最后考取了功名,现在在翰林阁是博士,专门教导皇家子嗣以及编纂书籍。
最小的就是顾伯俞面前的这位白季临,自小体弱多病,不好生养,白家恐他活不长久,就寄生在一位医家,八岁回了白家,后来成戚林大师路过时,见此孩童,看着他的手说“原是一双考取功名的手,却熬得了一手好药汤。”是祖师爷赏饭吃。
顾伯俞就在京城都听过一些传闻,说是号称‘在世华佗’的成戚林大师,路过江南,收了关门弟子,这位大师可是宫中一半御医的老师,就这样收了关门弟子,说是一样的药,只要是小弟子那双手熬出来的,一副顶十副,说是他是天上嫦娥身边熬药汤的月兔下凡,传言到底是真真假假,只是没想到,这位玉兔仙子就坐在自己面前,顾伯俞真是感慨万千....
作者有话要说:白家真的是超级超级有.....继续看看
☆、第 6 章
路途并不是很久,奈何下起了雨,雨势有着越趋越大的意思,天变得霾蓝,雨滴打在车顶上,滴答滴答....白及端坐在车中,稍稍合眸养神,手边摆着实木手杖,顾伯俞也因身体疲倦早已睡着,只剩下外面缓缓的雨声和车轮压过的吱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