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驯夫记(109)
消息传到宫中,皇上气得甚至咳出了血。
比起对弟弟的气与恨,他更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是太后的所作所为。
太后是真的完全不在意他这个长子,甚至亲口污蔑他身为嫡长子继位的合理性。
虽然皇后已然没有再理睬过皇帝,但李祯依旧一如既往地日日在乾清宫侍疾,和大臣们一起在皇上的榻前议事。
而李祯也突然间想到:“肃王自己是怎么想的?”
“他已经不是肃王了!”皇上冷着脸纠正。
“那便是反王吧。”李祯道,“我怎么觉得,反王当真把自己当正统继承人了?他为什么会反?因为太后逼着他反吗?不可能。只能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应该继位。而这更来源于,从他儿时起,太后便一直在给他灌输这样的内容。他会觉得自己也是嫡子,又得母亲偏爱,完全有可能继承大统。”
“……”皇上不置可否。
李祯继续道:“且多年之间,太后一直在想法设法为反王筹谋,甚至不惜引导后妃反目,还把手伸到后宫子嗣的身上。这种种行为,反王不可能不知道,但一边怀着希望,一边希望破灭,才到最后孤注一掷要反。”
“咳咳咳咳……!”皇上又剧烈地咳嗽了起来,“他个孽障!”
“所以,他是不是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太后和文太师的私生子?”
思及此,李祯恍然。
十有八九,李恪真的打从心眼里认为自己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且太后也是从头到尾都如此给他灌输的。
而这种时候,他若知道了自己其实是个私生子,是太后和别人偷情所生……他会如何呢?
他这些年所执念的,所深信的,会一朝之间化为乌有。
可是,谁能告诉他这些呢?
皇上显然已经意识到了李祯在想些什么。
他立刻道:“不行!这件事情绝对不能昭告天下!否则我皇家威仪何在?脸面何在?!”
皇上可以对外称李恪是反王,却绝对不能说他不姓李。
因为他们有着同一个母亲。
一旦说出去,不仅仅是皇上,连同整个皇室都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
皇上并不想把这件事情捅得人尽皆知,再自己去祖宗牌位前跪上个七天七夜。
那能怎么办呢?
“那便只能……由儿臣亲口去说了。”李祯道。
皇上倏然抬头,对上李祯的眼睛。
“你要……?”
李祯冷静道:“儿臣亲自去一趟洪州,亲自见一面反王,方才能让其方寸大乱,又不至于将此事传得沸沸扬扬、世人皆知。”
“荒唐!此举过于冒险,你身为太子,怎能亲自前往?”
李祯反问:“为何太子妃能去前线战场,而我身为太子,却连去和敌人会一面都不行?”
“……”皇上哑口无言。
“反王不可能意在吞下整个大邺。他与百越联手,百越再与缅甸联手,互相之间肯定允诺了什么好处。其意,最多是划江而治。我以和谈的名义前往,先攻破其心志,再一举将其拿下,不是正正好么。”
“你心意已决?”
“儿臣心意已决。”
“那朕还能说什么……”
“儿臣自然不会不顾自己的安慰,定会平平安安地回来。”
沉默良久。
皇上忽然问道:“太子,你也觉得,是朕错了吗?”
“……父皇何出此言?”
“朕执意让太子妃出征一事,你们都觉得是朕错了,是吗?”
李祯摇头:“不是父皇想的那样,是儿臣自己自私罢了。”
“自私?”皇上不解。
李祯却没有解释。
只是,他能做得最过分的事情,不过是瞒着她,把东宫围成一个铁桶,只希望暂时地把她像笼中雀一样关起来,娇养着。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再放她出来,展翅高飞。
他觉得自己算得万无一失。
但最后看到了程丹心的信,他才恍然。
——空中翱翔的鹰隼,即便被关起来了,也不可能短暂地成为一只笼中雀。
一旦她认清了外面的世界,便无论如何也要冲出去,自己怎样都拦不住,也不该拦住。
他许诺了她那么多。
他说了那么多冠冕堂皇的话,教了她那么多东西,一步步带着她往前走。
却在最后一刻,程丹心最想帮他、也最想为了邺朝和百姓冲上前的那一刻,想把她关起来,把她的翅膀捆好。
他从一出生开始,便学着去做一个储君。早早地被封为太子,他的内心便不能再有“自己”,只能装着天下。
把太子妃关起来,是他此生做出的最自私之事。
直到他看到那封信。
那封现在他每天睡前都会拿出来翻看一番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