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309)
暮青听闻是家事,自知不便问,又见元修面色自然,不见煞白之色,瞧着确实伤得不重,这才点了点头。
两人出了后园,见赵良义等人没来,便知元修先到了她这儿。
“时辰尚早,我先来了你这儿,带你去我那府上瞧瞧,认个路。”元修道。
暮青应了,与元修一起出了门去。
宫宴亲兵不得入内,需得在宫外等,暮青出府时便只带了月杀。
镇军侯府在王公府邸扎堆的东街上,七进大宅,比之暮青这四品左将军的三进精致小府,侯府未挂匾额也显出几分气势来,几名武将立在门口,一眼望去,更显威重。
赵良义等人嘻嘻哈哈跟元修见了礼,武将心粗,未闻出元修身上的药味儿来,几人上了战马,同往宫中去。
刚驰出半条街去便见前头一府门里赶出两辆华车来,府门前管家小厮等一堆人候着,有十二美姬欢声笑语地从府里出来,捧着熏炉的,抱着琵琶的,锦筝玉笙,云鬓彩裳。那彩裳乃夏裙,寒冬腊月,薄纱难蔽体,众美姬纤纤细步迤逦而行,一幅靡靡之景。
西北军武将常年在边关,未见过盛京子弟行事之风,人人坐在战马上,眼神发直,张嘴吃风。
赵良义问:“这也是要往宫中去?”
东街到宫门策马而行也就一刻钟,马车行的慢,一路也就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的路也需这阵仗?
“盛京子弟风气如此。”元修淡淡瞧了那匾额一眼,道,“我们速速过去。”
暮青见元修神色有异,便也瞧了那匾额一眼,黄梨为匾,蟠螭为纹,镶珠嵌翠,金漆为字,一块匾额便极尽华奢之能事,匾上书着四字――恒亲王府!
恒亲王?
暮青目光顿见复杂。
大兴当今的亲王只有两人,乃当年先帝时期的皇子――五王爷和六王爷。
两位亲王,五王体弱缠绵病榻,六王庸懦沉迷酒色,瞧这王府门前的华车美姬,恒亲王应是六王了。
六王……乃步惜欢的生父。
古来帝王登基,其父皆为太上皇,恒王却仍是亲王,地位尴尬,骄奢淫逸,怪不得元修要避着。
但既回了京,这些王公贵胄便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此时不见宫宴上也要见,暮青倒想瞧瞧恒亲王。
正想着,一行人刚刚打马过府门,便见两名华服男子一前一后出了府来。
双方在王府门前撞了个正着,那两名华服男子眼神一亮,前头的男子笑道:“侯爷?”
暮青端坐马背,见那男子紫冠玉面,墨狐大氅,眼下微青,一副沉迷酒色之态。其眉眼与步惜欢果真有着三分相似,笑起来眼角已生鱼尾纹,应是四旬年纪,瞧着却不过而立之年,保养甚佳。
元修无奈,只得下了马来,抱拳道:“多年不见,王爷可安好?”
“托侯爷的福,本王年年安好。”恒王笑道。
“年节时都说出门见喜,今儿一出门便见着了侯爷,想必父王来年定有大喜之事。”恒王身后的华服男子道。
那男子亦是紫冠玉面,松墨狐裘,眉眼更像恒王些,瞧年纪应比步惜欢小些。今夜宫宴大宴王公百官,恒亲王既带着此人入宫,想必是嫡子。
“修从军时,世子不过总角之年,今已弱冠,想想时日真是过得颇快。”元修笑道,眉目疏朗,语气却有些疏离。
步惜尘笑了声道:“侯爷多年未回盛京,今日相见不若弃马上车,路上相谈?”
步惜尘看了那华车一眼,便有美姬伏跪去车旁,匍匐静候。
门前雪未扫,那美姬穿着薄衣伏在雪里,玉背柳腰,柔颈赛雪,不胜娇柔。
元修看了那美姬一眼,笑意又淡了些,道:“战马骑惯了,乘不得车,恐怕要辜负世子美意了。”
“我倒忘了,侯爷乃英雄神将,杀敌不怕,踏这美人背怕是不忍。”步惜尘瞥了那美姬一眼,美姬便自雪里起身,搬来只花梨轿凳。
轿凳放妥,元修却未瞧,只道:“世子误会了,本侯确是乘不得车。”
“哦?何以乘不得?”
“晕车!”
“……”
步惜尘愣时,元修长笑一声,跃身上了战马,马上抱拳道:“王爷与世子慢行,本侯先行一步,宫宴再叙!”
说罢,扬鞭策马,马队踏雪驰过王府门前,风捎着雪沫子扑了步惜尘一身,恒王呛了口雪,咳嗽了两声,步惜尘眯着眼望着元修远去的背影,背衬晚霞,眉宇阴郁。
恒王咳罢,自行上了前头的华车。那美姬又伏跪去雪里,长街上起了风,晚霞照着那美姬半埋在雪里的双手,越发显得红通通。
待马蹄声听不见了,步惜尘面色阴沉的来到车旁,上车时靴尖在那美人背上狠狠一碾,那美姬十指抠进雪里,却一声不敢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