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925)
帐帘大敞,宫人跪迎,晚霞洒进军帐之中,地上如铺金毯。
男子踏着霞毯而来,大袖舒卷若万里彤云,龙气浩浩似吞万象,那风华雍容矜贵,唯眸光凝望之处春波醉人。
步惜欢走来暮青跟前儿,定定一望,叹道:“除却娘子,天下当无清卓风姿!”
暮青不自在地撇开脸,“除却你,天下也无情话。”
“这话为夫爱听!”明知暮青的话绝非夸赞,步惜欢依旧长笑一声,情意绵绵地在袖下勾住她的手,牵着她走向上首。
两人并肩而行,金沙为地,烈霞为毯,一时间仿佛时空错行,燕尾白纱换作红袍,巍巍教堂换作军帐,夫妻携手走过红毯,十指紧扣,如同誓词。
待去上首坐定,步惜欢道:“传!”
“传——”范通唱报一声,帐外的宫人闻声再传,三道唱报传至远处,众人闻旨山呼,三跪九叩而进。
暮青坐在军帐之中,只听万岁千岁之音如海浪击崖震耳不绝,直呼过九声才在帐前见了人。
前来觐见之人不少,韩其初在最前方,身后所跪的将领中有章同、刘黑子、乌雅阿吉、侯天、老熊、卢景山等人,虽说少了莫海和一些西北军旧部,但看到卢景山还是让暮青颇为意外。众将领身后跪着些不相识的人,看袍衫似是些江湖草莽,而这些江湖汉子后头则跪着些老汉和青年,似是随军南下的百姓里较有威望之人。
除此之外,水师将领旁边单独跪了一列人,人虽不多,却都是熟面孔。为首的竟是步惜欢的庶兄步惜晟之妻高氏,其后是魏卓之、萧芳、绿萝、骆成、杨氏母女三人和香儿。
——缺了姚蕙青和月杀。
暮青盯着众人怔怔出神,忽然感觉掌心被人捏了捏,她一转头便撞进步惜欢的目光里,那目光深瀚似海和暖无波,暖得叫人心神安定。
暮青定了定神,扬声道:“盛京一别,原以为此生再难相见,不想竟得诸位拥护相随一路南下,此情此义无以为报,我必永记在心。”
众人未得旨意不敢抬首,只听出暮青的声音清亮,虽然比之观兵大典那日还显得有些虚浮,但南下的这些日子里,她一直在养伤,未曾到过军中,今日亲耳听见她的声音,将领们还是有如释重负之感。
儿郎也好,女子也罢,她在,江北水师之魂就在。
“世间最可贵的莫过于患难之情,江山可换,人心难求,卿等皆乃忠义之士,朕不愿以富贵相许,那未免看轻了诸卿。当年西北征兵,五万儿郎离乡背井远赴边关,有人只图报国,有人为挣军功,有人只为有口饭吃。皇后爱民,有天下无冤之志,朕常自问,如何为君,而今已明——朕当改革朝制,叫寒门儿郎报国有路,天下百姓皆可饱腹,终朕一生,愿这世间再无江北水师。”
暮青望着步惜欢,听闻此言,忽觉眼眶发热。儿郎从军戍边,战死沙场者自古不计其数,能马革裹尸而还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一走便从此杳无音讯。江北水师的这五万儿郎当年险折在青州山里,若世间少一个江北水师,能少多少背井离乡的人间悲苦事?
天下无战事与天下无冤,只怕是自古最难之事。
中军大帐外静无人声,不知多久,韩其初扬声叩首道:“微臣等愿效忠圣上与皇后娘娘,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话音落下,众人附言,军帐外顿起山呼之声,激越昂扬,余音久久不散。
“卿等平身罢!朕与皇后待会儿就在这中军大帐之中设宴,慰劳卿等昨夜的辛劳。”
“那你们先用膳。”
步惜欢言罢,众人刚谢恩起身,暮青忽然开了口,步惜欢看向她,见她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即起身望向军帐外。
“都督府里的人随我去旁侧的军帐中一叙。”
第279章 元修之谋
步惜欢没拦,只温声问道:“一会儿命宫人送些茶点过去可好?”
“好。”暮青应了声便独自出了中军大帐。
章同随众将领躬身让行,她走过身边,他却不能抬头去望,只能谨守君臣之礼,看着那一袭牡丹红裙迤逦南去,倩影融进晚霞深处。
晚霞深处停着三辆马车,暮青望见车旁之人,不自觉地柔了目光。
呼延查烈立在马旁,小身量只有马腹高,手里却牢牢地抓着马缰,抓得那样紧,小手都握得发了白。
“长高了。”暮青走到呼延查烈面前蹲下,拿手虚虚地比了比,笑容虽淡,却和暖如春阳。
呼延查烈瘪了瘪嘴,想哭却咬牙忍住了,只把小脸儿一扭,不应声,亦不看人。
暮青心生愧意,知道她月余没下马车,这孩子必定没少担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