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猫同行[快穿](247)+番外
庭院和厅堂也就几十步路的距离,两人很快便步入厅中,正好遇到端着汤药的篷歌。
“哥哥,你该喝药了。”将热气腾腾的药放到张玉凉手里,篷歌认真叮嘱道:“这是我按御医以前给你开的药方熬的,可以补气养血,培本固元。你赶快喝了,我去看看粥煮好没有。”
说完,她又风风火火地跑回了厨房。
程澹看看汤药又看看张玉凉,疑惑道:“你生病了吗?为什么要喝药?”
“这是补药,一个月喝一次。”张玉凉揽着他坐下,熟练地将药一饮而尽,“我母妃生我的时候身体不好,连带着我也胎里不足,生来体弱。御医以前曾断言说我活不过十岁,因为四哥我才过了十岁那个坎儿,平安长到今日。”
程澹心里一紧:“那你现在……”
“我只是体弱,又没有重病,只要好好养着,活个三五十年还是不成问题的。”张玉凉揉揉他的头发,唇角浅浅弯起,语气中满是温柔的安抚之意,“倒是你,你说你不是妖,那应该就只是一只比较特别的猫。猫的寿命不过十数年,也不知道你还能陪我多久。”
程澹愣了愣,旋即笑道:“大概……还有十年吧。”
“十年?也够了。”张玉凉好像松了口气,“我会尽量比你活得久一些,这样,你就不必承受失去我的痛苦。当然了,我也不会让你等我太久,你放心吧。”
程澹哭笑不得。
这有什么可放心的,真想让他放心,不是应该说好好活着、长命百岁之类的话吗?
不过,这种话倒也符合张玉凉的性格,他一向很看得开。
……
时明帝这一卷,张玉凉花了整整半年才写完初稿,字数超出太.祖卷两倍还多,足足有三十万字。
倒不是时明帝的生平里真有这么多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而是时明帝在位期间,值得写的人事物太多了。宫帏秘事、朝廷重臣、江湖轶闻、市井奇才……每个部分都能单独成卷,内容之丰富远超他的想象,以至于花了半年时间,他也才完成初稿。
这就是生在当代的好处了,因为活在这个时代,所以什么事都知道一点,不缺素材。
将初稿前十章的点校做完,张玉凉放下笔,起身舒展了一下手脚,走出房间休息。
转眼又是十月深秋,云天低阔,枫红叶落,园中一派萧索之景。
程澹和篷歌坐在树下,一人拿着新出的话本《我在宫中的日子》看得津津有味,一人捧着绣绷在给用来做香囊的绣品锁边,顺便和前者讨论《我在宫中的日子》的剧情。
这部话本的大名张玉凉也有耳闻,据说作者是一位放归宫女,她用第一人称和流水账文风详细描写了后宫生活,里面不少情节都有原型,写得很真实。
话本还在连载中,目前写到了第三卷 ,一卷十余万字,读者甚众。程澹和篷歌很喜欢这部话本,连扶子缘也断断续续看了一些,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张玉凉若不是要修书,现在应该也是追更大军的一员。
他是学者,但闲书也看了不少。
张玉凉走到树下,坐在程澹与篷歌中间。身前的矮几上有刚泡好的热茶,他给自己倒了一杯捧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倚着程澹笑道:“团团,你看完了吗?”
程澹头也不抬地说:“早就看完了,这不是新书没出在重温吗……你把时明帝卷写完了?”
意识到自己身边也有个大佬,程澹抬头目光灼灼地盯着张玉凉。
张玉凉莞尔:“完成了初稿,刚校好前十章。想看?”
程澹点点头。
“看可以,不过,你得给我读《我在宫中的日子》。”张玉凉竖起一根手指,正色道:“读一章换十章,成稿。”
程澹一把抓住他的手腕:“成交!”
说完,他翻出《我在宫中的日子》第一卷 ,从头读起。
“三月初九,晴,进宫第一日。”
“我家世不好,出身贫微,又不如同批秀女们漂亮,只封了个从八品宝林,住在李昭仪宫里。
李昭仪是个冷美人,面冷心热,酷爱投壶,平时最喜欢的消遣就是在面前摆一排水缸……水壶,投哪儿指哪儿,随缘投掷。
人是好人,可惜不会说话,请安时夸皇后娘娘的新衣颜色喜庆,是五彩斑斓的红,聊天鬼才。
我进宫第一天拉我打牌,四个牡丹牌拆成两对打,纯属喝多了。”
翻过一页,程澹继续读:“三月二十,晴。
隔壁宫住的是元妃,甜食爱好者,喝杯牛奶加三罐糖,恨不得生成一只活在糖罐里的蚂蚁。
早上起来牙疼得在床上打滚,找御医看完牙就找我过去吃她从宫外买回来的十倍甜度的蜂蜜酥。我吃一口喝三杯水,她忍着牙疼一个人吃掉两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