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猫同行[快穿](53)+番外

作者:无繇可医 阅读记录

张玉凉眼眶噙泪,却半晌也未落下,良久,才轻轻应了一声。

“团团,好梦。”

等你醒来,我让人为你做你最喜欢的“三点梅花”。

……

辞官之后,张玉凉带着程澹的骨灰和一箱与他有关的物品,独身离开帝都,远游天下。

他去了江南,去看苏杭的杏花微雨,小桥流水,又向北前往塞外,看大漠孤烟,看千里黄沙。

昆仑山巍峨雄伟,白雪铺陈,张玉凉一人一剑生生攀上峰顶,见到了传说中的天池。那一潭清澈的湖水,令他想起程澹的眼睛,也算是不虚此行。

往南看浩瀚大海,往西看危险密林,张玉凉天南海北地走了一遭,天下风景,无论是美是丑,他都看了十之七八。

沿途中,他留下有感而发的诗作,留下灵光一闪的文章,留下妙手偶得的丹青。在孔雀楼题字,在夫子庙论文,在大漠杀过马贼,在道观颂念经书。

他用半生光景,把尘世看遍,再未回过帝都。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张玉凉定居蜀山脚下,开一间学堂,教导三五个童子,写了几篇文章,做了几首诗。

他随手泼墨的画作无数,或送或卖,一幅未留,临近弥留之际,身边仅剩一卷少年时期作的画。

画中有雪,有梅花,有书案,书案上铺着一幅画,画里又有雪,有梅花。

里外两幅画的旁边,都卧着一只神态慵懒的小黑猫。那是他记忆中最美好的一刻,正值初遇,所爱犹在。

而今,他只剩下了这幅画。

张玉凉此生没有什么遗憾。

他曾官拜一品,曾与爱人朝夕相对,曾踏遍天下,历尽南北。

喜乐忧愁,皆有所得。

他的人生非常圆满,亦不寻常。故而临了了,他的心情也十分平静。

坐在摇椅上,张玉凉展开画轴,褶皱的手抚过画上的小黑猫,深邃的眸底蓦然漾开浅浅的笑意。

“团团,我有遵照你的叮嘱,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摇椅慢悠悠地晃动,发出慢悠悠的“吱呀”声响。

“苏州园林极好,杭州西湖极美,昆仑山的天池能够涤荡人心,西北大漠的壮阔令人震撼……”

午后的阳光将张玉凉的眼瞳照映得宛如琉璃。

“临初居做‘三点梅花’的厨子前年去世了,我本想带你再去吃一次,可惜没能赶上。盈风的身子愈发不好,我想了很久,到底还是没有回去见她……”

“团团,你逼着我在人世多活了这么些年,如今,我当真撑不住了……”

张玉凉抱着画轴,话音未落,眼睛已经闭上。

日光洒在他安祥的面容上,从他唇角的笑意中隐约映出了一个美梦。

梦里,他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心上人。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谢谢小黑同学的地雷x1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美人攻 3瓶;温若亦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5章 番外、也无风雨也无晴

离京第十年,张玉凉在蜀地一间道观中长住,整理自己生平所著之文,将其编写成一部《流云书》,请人代为刊印发行。

时至元宵,城里欢庆热闹,从山顶往下看,星星点点的灯火连缀成河,宛如星海落在人间的倒影。

忙碌了数日的张玉凉坐在亭子里,点一盏灯,煮一壶茶,安静眺望着山下与自己无关的喧闹。许是看得太入神,连有人走到身边他都没察觉,直到那人开口,才将他惊醒。

“张先生,夜里风凉,不宜坐于风口。如若向往那人世繁华,何不亲去感受?”

说话的是道观的观主,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着一袭道袍,配一把拂尘,慈眉善目,气质出尘,举手投足尽是世外之人的超然脱俗,与远处的喧嚣泾渭分明。

张玉凉收回目光,向观主行了一礼,复又坐回远处,为他斟上一杯热茶。

“冬日天寒地冻,老先生出来怎不多加件衣裳?”张玉凉轻声问道,昏暗的光线折映他双眸温润平和。

“无妨,无妨。”观主呵呵笑着,不紧不慢地说:“老道身上虽冷,心却是热的。不像先生,穿着裘衣棉袍,但内心似乎一片荒凉。”

张玉凉淡笑摇头:“老先生说错了。玉凉之心并不荒凉,因有一人压在心头,只要那人还在,玉凉的心便永远温暖,这样才不会冻着他。”

“是吗?那是老道看走眼了。”观主神色不变,摸着拂尘不再言语,只陪张玉凉静坐。

张玉凉被从思绪中惊醒,真切感受到夜间的寒风刺骨。他拢了拢衣襟,端起茶饮下,温热的茶水从胸腔漫过,稀薄的暖意向四肢百骸浸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