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他今天没有去西集市卖货,如今西集市露天棚子已经变成了板夹泥的房子,就是一层木板,里外抹上黄泥,然后屋里生起炉子,不能住人,但是可以做买卖。
安全隐患也很多,最近已经有两个棚子被烧了,所以市场的管理人员看的也挺严。
佳文做事小心,对于这一点沈瑜是放心的,所以这棚子交给了两个儿子,而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准备春节之后,找机会去一趟S国。
要知道,沈瑜当年上高中的时候,华夏国和苏国正是友好邦交的最好时期,那时候上学的学生好多人都学的是俄语,所以别看沈瑜扔了这么多年,他的俄语基础也是很好的,不过他需要去书店买几本书,再重新温习一下。
在县城他也认识了一些同行,就上次从他这里批发冻货的朱大哥告诉他,他们这边口岸有人做买卖发了大财,尤其是东北那边的口岸市,和S国以物易物进行的如火如荼。
将这里一些轻工业品拿去S国就可以换来大堆的华夏国目前缺少的货物,比如摩托车手表和其他重型钢铁设施设备,要知道华夏国如今在钢铁这一块还是极其缺少的。
所以趁着现在是可以大赚一笔的。
既然有机会,就没必要小打小闹。
他们最喜欢华夏国的酒,名牌酒沈瑜搞不到,但是本地产的这种红高粱酒,应该在S国有市场的,这种酒味道香醇,口感浓烈,喝到肚子里火辣辣的。
是那个民族最喜欢的一种酒之一。
所以他准备将俄语捡起来,不过当看到情绪低落的祝有才,他走进去,想了想还是开口问道,“祝大哥,是有什么事吗?”
祝有才明显的愣了一下,慌忙的从椅子上站起来,他以为沈瑜还在接听电话呢。
为了联系方便,祝有才托人在买来的房子里安装了一部座机。
如今安装电话麻烦的不得了,如兰北县城,光是线位就要无限期的等下去。
不过沈瑜运气好,正赶上县城三把手去另一个城市任职,而他这个职位就不再设置了,所以他家的电话就被顺利的移到了沈瑜这里,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私用,费用也高了很多,不过对于沈家来讲倒也没什么,毕竟目前和云城要靠电话联系的。
他勉强的扯了扯嘴角,顾左右而言他,“阿瑜,你要出门办事吗?去吧,我一会儿去佳文他们那里看看。”
说到这里,他不得不佩服沈瑜的眼光,还有他的先见之明。
他从南城运回来的那批春联福字在县城里是最受欢迎的。
一百元五麻袋,却让他们挣了一千多元。
一千多元钱在现在的沈家是一个极小的数字,哪怕现在沈家产业缩水已经严重到令人心惊胆战的地步,但这一千元对他们来讲也确实是一笔小的不能再小的数字,可是要知道这可是十倍的利润。
对于这个县城来讲,这一笔买卖就完全可以维持一家七口一年的生活。
说维持有些夸张了,就普通老百姓来讲,这一千元可以过上五年的。
所以,他是真心佩服沈瑜的经商天赋。
沈瑜目光微闪,总觉得祝有才有什么事瞒着他,继续问道,“祝大哥,我没有将你当外人,你也不要和我见外,不管是什么事情,如果我能帮忙的,说出来岂不是多了一个人商量吗?”
祝有才低下头暗自思索,其实沈瑜说的有道理,现在的沈瑜已经认祖归宗,除了暂时没有正式的仪式和没有回云城之外,其他的都是和沈家子孙一样的待遇。
所以沈老爷子目前所遭遇的,他有权利知道。
老爷子的心思他知道,因为沈瑜知道了也无能为力,所以,不想让沈瑜跟着担心。
所以,老爷子根本就没有对他说,是沈伯告诉他的。
他一咬牙,终于开口,“阿瑜,老爷子不让我告诉你,而且我也是听沈伯说的。”
沈博的名字和李博一样,是沈老爷子的左膀右臂。
也是最忠心的,和家人一样的存在。
他们的姓氏后面都是博览群书的博字,不过因为他们辈分在那里,沈哲明他们这一代的人就干脆直接叫他们两个沈伯和李伯了,时间长了他们真正的名字都没人记得了。
沈瑜眉头动了动,李伯他已经认识了,沈伯还没见过。
他没说话,而是等着祝有才继续说下去。
“阿瑜,沈家现在的形式一点都不好,老爷子主持分了家,但凡是沈哲涵经手的生意和公司如今都被查封,这几个公司运营的产业也受到了影响,有的因为不能及时履行合同的约定,需要赔付大量的违约金。”
沈瑜的眉头微微的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