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吉皇贵妃录(444)
到了重阳节,花糕就成了主角。
苏东坡说“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重阳节的主要活动就是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品花糕。
圆明园中也不例外。
早在前三四天,圆明园内务府就安排着将上品的几十盆菊花送到了天然图画来,有墨菊、红衣绿裳、雪珠红梅、十丈垂帘、独立寒秋,西湖柳月、大白球、金钱桔等等。
天然图画不比承乾宫,地儿毕竟小一些,这些菊花一放,院子中就满溢着的全是菊花香味了。
麒麟在花下窜来窜去,浑身都是花香味儿,还蹭了一脑袋的花粉。
九州清晏以及皇后的坦坦荡荡、正宫门以内,自然更加隆重,圆明园内务府差不多准备了一万盆菊花,从出入贤良门开始,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到了晚上,又点上了菊花灯,热闹简直如同上元节。
于是从重阳节往后的几天,吉灵都在吃花糕。
花糕和重阳糕指的就是一种东西,只不过叫法不一样——米面蒸糕,点缀着栗子,甜枣等,还有揉碎了的菊花瓣,加上蜂蜜,一起揉在面里。
宫廷糕点自然精致讲究,外面还要装点精细,插花贴金。
吉灵喜欢菊花瓣加上蜂蜜,还有米面的味道,有一种冰冰凉凉,沁人心脾的清爽口感。
但是上面配上百果,口感就混乱了——对她而言,是画蛇添足。
她跟小达子细细一说,小达子心领神会,钻进膳房里,就给她捧出了纯粹的蜂蜜菊花重阳糕。
花糕的劲头还没过去,四爷恩准她母家进圆明园来看她和三公主了,还派了专人专车去接,一路护送。
吉灵心道,这就是住在圆明园的好处,规矩终究比紫禁城中松快不少。
想想,若是换了在紫禁城,光是申请入宫觐见的吉日,就要等流程走好多天,更别提还要等到三节两寿、四时八节这类的大日子才能放人进来了。
不怪后面的清朝皇帝都喜欢住圆明园。
吉夫人被接进来圆明园,也知道能得这般特殊待遇,自然是因为女儿得宠,但究竟是怎么个得宠法子,她一个妇道人家也说不清楚。
就是眼见着自家老头子被放到下面去锻炼了一段时间,回来以后,皇恩浩荡,一道圣旨下来就成了朝廷三品大员。
这都是沾了女儿的光。
其实打心底来说,沾不沾光的,倒还在其次,最重要是女儿在宫里日子要过好,别被人骑到头上去欺负。
往前面说,便是从前听闻最得宠的年妃,最后的结局,不也……
可见得宠不得宠的,只不过是泡沫幻影,算不得真。
真正牢靠的就是生下个一子半女,有了皇上血脉才行。
所以当宫里报出喜报来,说宸嫔娘娘生了个小公主,母女平安,她激动的在家里的佛堂连拜了几天。
一乘小舆慢慢地走过如意桥,圆明园里的湖光水色把吉夫人眼都看花了,小芬子是奉命去迎接,又在前面领路的,这时候见状,便抬手示意那几个侍轿的太监再走慢些。
待得到了天然图画门前,七喜和碧雪早就在那笑脸盈盈地等着了。
待得见夫人下轿来,两个大宫女分花拂柳地,上前来搀扶她。
吉夫人刚刚踏进门槛,还来不及看周围什么样呢,就远远地看见一位宫装打扮的娘娘,满头珠环翠绕,怀里抱着个奶娃娃,正站在正殿门口,笑着向她走过来。
她一抬动脚步,周围一群奴才立即前呼后拥的跟着了。
第315章 气色
吉夫人看着女儿如今周身的排场气度,和从前做吉贵人时候又不一样了,
且不说衣裳如何华丽,光是她发间耳畔的饰品,就看的出来——每一件都是顶顶难得的上品。
再看看女儿脸上——红润光鲜。
吉夫人放心了。
女人的气色是骗不了人的。
嫁了人之后,到底日子过得好不好、被不被夫婿疼,仔细看看这张脸,瞧瞧眉梢眼角的神情,就能看出来了。
她上前来,抻了抻前胸衣襟,郑重其事地要给女儿行礼——吉灵是她生的闺女,却也是天子的妃嫔。
吉灵赶紧把她扶住了。
吉夫人也就是做个样子给御前人看,吉灵在胳膊肘上一托,她动作麻利,哧溜就直起身来了。
三公主一点不怕生,“嗯嗯!”地挥着小手跟她打招呼,吉夫人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满嘴心肝宝贝地喊着,激动地就把她抱了过来。
看着这小丫头被养的白白胖胖,她简直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
把这香香软软的小团子在怀里抱了好一会儿后,吉夫人万分不舍的交还给乳母,又开始抽出帕子擦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