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吉皇贵妃录(580)
吉灵不轻不重一巴掌打在他屁股上:该吃饭的时候就得吃饭。
晚上胤禛过来了,吉灵和他相对坐着用了晚膳,三公主在旁边捧着小碗,眼睛滴溜溜的转。
她一会儿看看额娘,一会儿看看自己皇阿玛,然后就扯着胤禛的袖子,把弟弟今天看打拳,看得几乎连晚饭都不吃了的事情,讲了一遍。
三公主声音稚嫩,语音清脆,说起话来虽是断断续续,逻辑却很清楚,前前后后把事情描述了一遍。
胤禛听得明白,眉头就微微皱起来了。
六阿哥这么成天看着,潜移默化,等到了后面,岂不是要跟着小洋子学了?
这习武和做书本学问一个样——打头第一个老师是最重要的。
如果将学生比做一张白纸,这个老师便是第一个在白纸上作画的人。
师傅把学生教上岔路了,南辕北辙,后面第二个师傅再想纠正,就得费双倍的力气。
胤禛用完膳,特地让人把小洋子叫来了,说的话也很简单:不准再在六阿哥面前卖弄技勇太监那一套。
小洋子抖着,磕头应了。
三公主和六阿哥在旁边,一个站着,一个歪在胤禛腿上。
六阿哥自然不乐意,扯着胤禛的胳膊晃着,跟他说:“皇阿玛,让羊羊羊,陪我吧?”
胤禛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抬头与吉灵对视了一眼。
若不是六阿哥年纪太小,胤禛早就让外谙达来了。
在清宫之中,“谙达”指的是上书房的各类教习“师傅”,均多以贵臣充任,又有内外谙达之分。
内谙达负责教授满蒙文,外谙达教授骑射。
他看着弘昕,道:“想学这些——等你再长大些。“
弘昕一脸苦恼,扯着吉灵的袖子问她:“额娘,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第415章 九年
苏培盛侍立在旁边,恭谨地微躬着身子,心中却道:太监趋奉阿哥,前朝不是没有——可最后是什么下场?
亏得六阿哥年纪还小,若不然小洋子这般卖力讨好——落在皇帝眼中,便是另一种意味了。
……
时光如梭,两年半的辰光转瞬即过。
在这段时间中,发生了许多事。
雍正七年春,胤禛命傅尔丹、岳钟琪率军从北、西两路征讨噶尔丹,大胜;盛夏,胤禛削隆科多爵、大臣会议隆科多大罪五十余条;皇三子弘时悔郁交加,病死,胤禛至死不见;七年冬,胤禛下旨,册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富察氏为皇四子弘历嫡福晋,副都统五什图之女吴扎库氏为皇五子弘昼嫡福晋。
与康熙朝不同,这一朝的皇子,即使娶了嫡福晋,也没有出宫分府的,皆因皇帝下了旨意,让皇子们继续住在阿哥所——一个个全拢在他眼皮底下。
吉灵倒是不难理解——每个皇帝在位时候的情况都不一样,皇子何时搬出宫,决定权还不是全在天子一人手上?
换句话说——只要皇帝想让儿子住在阿哥所,就可以一直住下去。
直到皇子的同辈兄弟做了新皇。
皇子们不用出宫分府,无形中就省了老大一笔开销——过去顺治、康熙两朝,皇子们府邸多为新建,花费很大,地势宽广,免不了还要占用普通官房和旗民房屋。
就更不用说内务府和工部的官员,之前还要去勘估府址、估算花费、内务府还要将设计样式和预算清单都上报给皇帝,并建议由何处开支。
这笔费用一般都是由内务府广储司支领,同时皇帝又要在满汉尚书、侍郎中选几个人出来,专门负责工程的修建——一座皇子府,修建起来最快也要一年多的时间,慢了则两三年都有。所用花费,少则两三万两白银,多则八九万两。修剪完了还要拨派人员去伺候,又要各种赏赐,没个一万两万两,根本打不住。
所以这道圣旨一下,可不是省了好大一笔人力、财力的开销吗?
雍正九年,十月初。
秋风送爽,秋阳温煦,七喜扶着吉灵的手,从承乾宫正殿里走了出来。
她如今已经差不多到了做“姑姑”的年纪,形容举止也越发稳重了起来,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油光水滑,所穿的一等宫女服也是秋冬季肃重端庄的颜色。
院子里,小桌早就支了开——三公主、六阿哥都喜欢在院子里玩,吉灵会陪着一对儿女,在旁边吃吃糕点喝喝茶什么的,久而久之,小院里就专门摆放了精致的桌椅,以供宸妃娘娘随时要用。
吉灵被七喜扶着坐下来,吉灵看着桌上花花绿绿的糕点,知道又是膳房的创新。
她尝了一块就让人撤了,吩咐换上简单的红薯小酥饼和蜂蜜软糕过来。
七喜和碧雪对视了一眼,微微一笑——这么些年过去了,主子最喜欢的还是那么老几样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