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吉皇贵妃录(776)
苏培盛早已经让宫人将软椅搬了过来。
熹妃见成太妃过来,立即像见了救星一般,膝行上前,攥住成太妃的衣摆,便哭着道:“请太妃娘娘为臣妾说句公道话,皇上、他不信臣妾哪!”
胤禛对马常在道:“再说一遍,给太妃娘娘替你听一听。”
马常在说完之后,熹妃仍然在哭着道:“求太妃娘娘为臣妾说句公道话,还臣妾一个清白!”
“闭嘴!”成太妃厉声对熹妃道。
熹妃猛地收住了哭声。
成太妃颤巍巍地站起身,抬头看着胤禛,衰老的面容上愁云密布,低声道:“皇上,本宫有几句话,倚老卖老想对您说一说。”
胤禛伸手扶住她,道:“您说。”
成太妃扯住胤禛的手腕,牵着他向雕九金龙巨山海屏风后走了几步,她毕竟年事已高,步履蹒跚,胤禛看在眼中,想到幼时她常来往于孝懿仁皇后宫中请安的情形,不由得心中一酸,伸手便扶住了成太妃。
成太妃走到屏风后,才握住胤禛的手腕,哀声道:“皇上,您自幼长于深宫、眼见着天家无情,应当是明白——这宫里的事儿,原便是说不清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盘根错节,搅在一起!
做母亲的,哪个能不为孩子打算!熹妃对四阿哥的心意,便如当年孝懿仁皇后她对您一般!其实本宫当年何曾不怀疑过?钮祜禄氏也是个老实的,丹朱,她素来信佛修道,这痕迹留得太明显不过,当年之事后,本宫看得出来,她着实后悔,后面便再也没有其二了。”
成太妃紧紧握着胤禛的手不放开,又道:“您便是不看母亲,也要看看四阿哥哪……更何况这是陈年旧事,已经过去了那么久,看在熹妃跟了您这么多年的份上、看在四阿哥的份上、看在三公主刚刚诞下的那个皇孙的份上,皇上!只当是为皇孙积福,只当是看在熹妃辛辛苦苦伺候了本宫这么多年的一片孝心上,本宫腆着这张老脸,为钮祜禄氏这孩子求个情罢!”
她老态纵横的眼里终于落下了泪水,双膝一弯,便要跪下去。
胤禛喝道:“太妃不可!”
他伸手扶住了成太妃,眼眸里幽暗了一瞬,叹了一口气,沉声缓缓道:“朕知道太妃的意思了。”
第561章 一双人
两人从屏风后走出,钮祜禄氏跪在地上,不断以袖拭泪。
见皇上出来,立时抬起头向胤禛望去。
胤禛坐下,一眼也没看她,只是对苏培盛道:“朕素来修道,宣谕内监、宫女不得妄行传言国事,恐太妃娘娘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
他说完,抬手道:“送太妃娘娘回去。”
成太妃还想再说什么,嘴唇动了动,终于是无言,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熹妃。
等到成太妃走出去后,胤禛才缓缓道:“熹妃,成太妃为你求情,朕也有皇孙喜事,弘昕紧接着更要娶嫡福晋,朕不想在这时候折腾发作,但不代表朕心里没有一杆秤!你在王府、宫中这么多年,应当知道朕的秉性,更知道因了成太妃的缘故,朕今日对你已是十分宽容,这笔账,朕记在心里,暂不跟你追究——你若是真心疼爱弘历,就回去好好反省反省该怎么做一个额娘!没想清楚之前,别来叨扰朕。”
熹妃的一滴眼泪挂在下巴上,摇摇欲坠。
……
日子转眼到了雍正十七年的九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
皇室婚礼没有议婚的过程,而由皇帝指婚代替,一般的皇子,皇帝可以直接指定贵女人选,倘若怕范围太小,未能挑选到合心意的,也可以从秀女中指定。
这便要选秀了。
沉寂了多年的选秀,终于又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
清代的选秀女制度,本来就是为了皇帝及皇子皇孙、亲王、郡王等择妻的制度。
始自顺治年间,每隔三年进行一次。
当然,如果皇上觉得没必要,选秀也可以不选。
选秀女前,由户部下发行文,命将应选之秀女具结逐级呈报。待户部奏准日期后,将秀女送至京师神武门交内监引阅初选、再选。
应选秀女一般是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官员家中的少女。
选秀女需由皇帝、皇太后或皇后选看,初中者记名,定期复选。
再中者或入皇帝后宫,或为皇子皇孙指婚,再为亲王、郡王及其子弟指婚。
正好宗室子弟中,一样有几个孩子到了合适的年纪,胤禛便想着一并办了。
如今宫中没有太后、没有皇后,选秀指婚,便只看皇帝与皇贵妃的心意了。
最后站到吉灵面前的女孩子,一排排瞧过去,水嫩嫩的像小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