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100)
“柱子哥,小栓哥,吃个饼子垫吧垫吧。”宋青苑拿出斜挎包中,包好的玉米饼,递给两人。
这是她早上特意管周氏要的。
总不能叫人饿肚子帮她干活吧。
“谢谢苑儿!”柱子大方的接过饼子,毫不做作,显得十分熟悉自然。
这亲密友好的劲,跟那天抢劫她时,简直判若两人。
这几天跟二郎接触的多了,也听过一些关于柱子的事。
柱子的爹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
他一直跟着爷奶还有二叔一家生活。
后来爷奶去世,他就被二叔一家赶了出来。
一个人呆在村子里的废弃祠堂内,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来镇上觅食。
一来二去的就和二郎认识了。
前段时间二郎卖花篮,需要人手,柱子就开始跟着二郎混。
宋青苑叹息,柱子今年也不过十四岁。
只比三郎大一岁。
这要是放在现代,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
偶尔还可以叛逆叛逆。
在这里,却要为了生存而奔波。
对这个曾经抢劫过她的男孩,宋青苑不禁升起一丝怜惜。
把水囊递了过去,宋青苑温声道,“慢点吃,别噎到。”
另一个和柱子一起来的小栓,也是二郎派来的。
二郎的直系小弟之一。
不过年龄上,却比二郎还要大上一岁,十六岁。
说话做事上比起十四岁的柱子要成熟不少。
这会正走在宋青莲的身边献殷勤呢。
宋青苑偷笑,十五六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血气方刚的少年,碰上美丽的村花,自是想要多多表现。
可惜,宋青莲自视甚高。
对于相貌平平,家境贫寒的农村少年,是一百个看不上眼。
全程都是爱答不理,最后甚至直接选择了无视。
小栓也不恼,仍跟在宋青莲身边继续吹着牛皮。
一个多时辰的路程,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多小时。
走着走着,天已经亮了。
就在宋青苑两腿打颤,累的精疲力尽的时候,一行人,终于到了榆林县。
-
第73章 卖草帽
榆林县隶属府城,地处中央,又有河道分支流经,设有码头,商贸往来,非常繁荣。
这里虽不是重镇,也不是进京的必经之路,很少有官家往来,却深受客商的喜爱。
看着城门口,成群结队的人,排队进城的场面,就可见一斑。
“这里可真热闹!”宋青苑忍不住唏嘘。
一面跟着队伍往前挪动,一面细细打量着。
榆林县的城门和城墙都是由大青石堆积而成,显得异常的厚实古朴。
城门口甚至摆放了两块大石狮子,来彰显榆林县的威仪。
有站岗的官兵,盘问过往的行人。
等了一阵,就轮到了宋家一行人。
进入城里后,遍布着的,各式各样的居民住宅。
街道店铺林立,人流湍急,很快就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进城左转,在一处两层高的高大建筑前,宋老爷子停下了牛车。
“驿站到了!”宋老爷子道。
“苑儿的草帽先搬去我那。”宋老爷子搬着一批草帽率先走了进去。
宋老爷子在驿站做工,这里有他专门的住处。
宋青苑,李氏,四郎,柱子,小栓,宋诚忠,宋诚义纷纷搬着草帽跟在宋老爷子的后面。
推开大门,进入驿站,映入眼帘的是非常宽敞的大厅。
大厅内摆放着桌椅板凳,有点类似于餐馆,酒楼的感觉。
大厅的左边有一处楼梯,直通二楼。
驿站的二楼以房间为主,主要接待官家住宿。
宋青苑等人没有上二楼,而是在一楼的拐角处往后走,进入后院。
后院是摆放杂物和员工住宿的地方。
这里还有空地马棚,是用来安置过往车辆的。
后院有一处偏门,可以不经过大厅直接赶车进来。
在偏门的旁边就是一排低矮的房间。
宋老爷子带着一行人进入其中的一间。
宋青苑暗暗的打量;看来这就是老爷子的员工宿舍了。
房间不大,十几平方米。
房间内有两张床,一左一右的摆放着。
床上两床旧被,宋青苑认出其中一床被子是他们二房的,看来那张床平时是她爹在住。
宋青苑等人把他们这一伙的草帽都堆积在其中一张床上。
忙完这边后,宋老爷子,宋青苑,李氏,四郎,柱子,小栓留下。
宋诚忠,宋诚义,大郎,三郎,宋青莲带着剩下的草帽,继续赶路。
大房负责的青阳县在县城的西边,离县城比较近,大约两刻钟就到。
宋诚义和三郎负责的清河县,就比青阳镇遥远。
在县城的西南方向,需要再走半个时辰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