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1035)
“王家,陈家……”各种各样招工的声音,充斥在宋青苑耳中。
宋青苑定睛一看,还真有几分现在招工市场的气氛。
只是这价格实在是低,码头苦力正常的劳务价是一天十文。
这里最贵的一天,不过给五文,再加上粮食粮价上涨,恐怕一斤玉米面都买不下。
“别管了!”二郎拽了拽宋青苑。
“买卖自愿,干不干活是他们自己的事,这些富商又没强迫他们干。”
“何况干点活就有吃的,总比他们在这躺着等死强。”
宋青苑点头,“也是这个理。”
总不能去按着那些富商的头,让那些富商提高劳务价吧!
如果这里面无利可图,那些地主,富户又凭什么雇人开荒。
“走吧,回去了。”宋青苑拍了拍二郎。
转身走出两步,突然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回头定睛一看。
一对骑着高头大马,身穿劲装,腰间捏着跨刀,身材山魁梧的男人,正向这边奔来。
其中的俩人宋青苑再熟悉不过,他俩就是萧景铎,萧十三。
他们怎么来了?
宋青苑,二郎对视一眼,停留在原地。
待众人下马,俩人一起迎了过去,热情的喊道,“萧大人,十三爷!”
萧景铎一怔,萧十三到笑了,“倒是真巧啊,在这城门外也能碰见你们,来这边是干什么?”
“来看看灾民。”宋青苑轻声答着。
转头看向萧景铎,“大人这是来公干?”
“嗯!”萧景铎微不可察的点头,“你们宋家做的不错!”
说完,抬脚向不远处的灾民走过去,萧十三等人立刻跟上。
宋青苑二人站在原地,想了想,不知道该不该跟上,陷入两难之中。
若是跟上去,害怕打扰了锦衣卫办公,若是不跟,没打一声招呼掉头就走,这也不像回事。
“苑儿……”二郎拍了拍宋青苑,“走吧,咱们过去看看。”
“光天化日的,即使是公务,也不会是见不得人的。”
宋青苑点点头,嬉笑着夸赞道,“二哥说的有道理,想不到二哥现在懂得真多!”
“切!”二郎不屑的撇撇嘴,俩人抬脚跟了过去。
大树下。
一名五十多岁的老人抱着小孙子靠在树干上休息。
萧景铎给身边的手下使了个眼色,示意手下上前询问。
手下会意,略微弯下腰,“老人家,你们这是打哪来呀?”
老人睁开眼看向几人,从穿衣打扮,身上气势他就明白,这不是寻常人!
于是连忙起身,弯下腰道,“回贵人话,我们打南边来,是柳树村的。”
“那边发了水,庄稼被淹,房屋背泡,没法生活,这不一路乞讨来了榆林县。”
“家里的儿子,大孙子,都去富户家开荒挣口粮了。”
“就剩下我们爷孙俩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在这看东西。”老人絮絮叨叨的诉说完后。
锦衣卫继续问道,“老人家,你说的柳树村是哪个柳树村,哪个府,哪个县?”
“肇州府,文县!”
“肇州府,文县。”萧景铎眸子深了深,这个地方他听过,算是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
“朝廷已经出了政策,赈济百姓,你们那边的官府没有开仓放粮吗?”萧景铎蹙眉。
“唉!”老人微微一叹。
“放了!放了!可那粮食根本不够活命。”老人说着摇了摇头。
“官府发放的粮食里,掺了不少泥沙和麸子糠,吃不饱人不说,还有可能……把人吃出毛病!”
“我们也实在没办法只能往出走,若是有条活路,谁愿意背井离乡往这边跑!”
老人家唉声叹气,眼底一片悲凉。
问完了这边,萧景铎几人又连走了几处,找了数个灾民分别询问情况,得到的结果都是大同小异。
要么赈灾粮不够吃,或者是粮食里掺东西。
总而言之,就是本地没法生存,他们才不约而同的来了北方,就为了挣口活路。
其中不少难灾民,还不忘为宋家歌功颂德,大夸宋家仁义。
这些来招工的富商,地主,只有宋家为村民建盖村庄,搭建草屋遮风避雨。
待遇又格外优厚,供应的粮食不掺假,能让灾民吃饱。
干活得到的粮食也都是好面,干干活,攒一些就能过冬。
况且,宋家还为老人,小孩提供了挣钱养活自己的途径,这都不是那些为了利益而上的富商们,所能比拟的。
听到这些话,萧十三不禁对宋青苑竖起大拇指。
“小胖丫头,别的咱不说,就赈济灾民这件事。”
“你们宋家……行!”
人生在世,谁没有一颗热血之心,就是心狠手辣的锦衣卫,也会对大仁大义之人感到由衷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