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1137)
“如今朝廷下了旨意,特许你的长孙,三孙进入国子监学习。”
“这可是结识未来大齐顶梁柱的好时机,宋家可要好好把握呀!”赵县令笑着拍上了宋老爷子的肩膀。
“多谢县令大人。”宋老爷子拱手。
“劳大人亲自为下官请功,下官心里感激不尽。”
“客气!客气!”赵县令摆摆手。
“你我同县为官,互相帮忙这是应该的。”
“行了!朝廷的旨意本官已经传达到,那本官就先行回县里了。”
“大人留下用个便饭吧!”宋老爷子邀请着。
“不了!不了!”赵县令拒绝。
“本官这就回县里,不打扰宋县城一家庆祝了,咱们回见。”
在赵县令领着县衙的官吏走后,宋家的气氛落了下去。
“这个赵县令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耽误了咱爹的升官计划。”
宋诚义气呼呼的道,“我看他就是故意的,故意给咱家捣乱。”
“不……不能吧!”宋诚礼摇头。
“给咱爹请功是好事,他也不知道咱爹的计划,咋能故意捣乱呢。”
闻言,宋诚义瞥了一眼,“老三你就太实在,朝廷官员的弯弯绕,那是咱老百姓想的明白的。”
“他们心眼多着呢,指不定肚子里憋啥坏水,是不是啊爹?”宋诚义求认同的看向宋老爷子。
宋老爷子摆摆手,“行了!行了!别说了!”
“起初的时候,我也是想用这份功劳再往上爬一爬,最好能升个县令,给咱们宋家打打基础。”
“不过,如今这朝廷给的奖励,到比我升官让我来的开心。”宋老爷子欣慰的笑了。
他如今年岁已大,就是升上了县令,也干不了几年,朝廷的奖励放在了大郎,三郎身上。
让他们进入国子监,能得到名师指点,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甚至为将来铺路,这才是最实惠的事。
毕竟他们才是宋家的未来,是宋家的希望。
“朝廷的奖励甚得我心,大郎,三郎。”宋老爷子看向两个孙子。
“你们看看,国子监什么时候开学,收拾收拾就去入读吧!”
“进去了,千万要谨小慎微,不可得罪人,好好学习把基础打牢。”
“也多了解了解朝廷动向,对于你们以后入仕为官都有好处。”宋老爷子叮嘱着。
“是,爷!孙儿明白!”大郎,三郎同时起身应声道。
国子监不比县学,里面的达官贵族子弟不计其数。
他们这县丞子孙,在那里绝对是地位最低的,由不得他们不小心做人。
“爷!我们一定会谨言慎行,绝不丢爷的脸,不丢宋家的脸。”三郎掷地有声的说着。
大郎也对进入国子监充满了期待,那里是全大齐最好的学院,有最好的先生,甚至还有大儒授课。
能进去学习,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机会,只是……
大郎的目光看向钱婉茹,里面充满了不舍。
钱婉茹微微一笑,尽是含情脉脉。
孙氏见状道,“大郎和三郎都是男丁,没有女眷跟着照顾也不方便。”
“不如就让婉茹一起去吧,爹,娘,你们觉得如何?”孙氏询问着。
“娘!我……”钱婉茹感激的看向孙氏。
她真的很幸运,遇到了这么开明的婆婆。
“那行!”周氏点头。
“就让婉茹一起跟着去,也能给大郎,三郎做做饭,洗洗衣。”
“去了那边,就在书院附近租个小院,别委屈了自己。”
周氏说着,又忍不住蹙眉,“就是京城那地,寸土寸金,不知道一个小院,得花多少两银子。”
-
第821章 践行
“娘!这个不用担心。”孙氏立刻坐过来。
“这两年我的针线作坊挣了不少,足够婉茹他们去京城用的,不用家里拿。”
“奶!我手里也有银子。”三郎立刻插话。
“苑儿把聚友轩的份子,给了我五成,挣来的钱,除了给聚友轩添置些书籍,剩下的都被我存了起来。”
“足够去京城生活,在说……”三郎笑了起来。
“我和大郎哥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大嫂更是勤俭持家,奶不用担心我们。”
“我们二房这边也有银子。”宋青苑适时插话。
“这次大郎哥和三哥入京所需,就由大房和我们二房承担,不需要公中破费。”
“那哪行!”宋老爷子不同意。
“咱家没分家,大郎,三郎上学是大事,这个必须得公中拿钱。”
宋老爷子,孙氏,宋青苑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最后还是俩人说服了宋老爷子,由大房,三房各自出钱。
末了,宋老爷子一挥手,“那这几天你们就把行李收拾收拾,好好准备准备,看看都需要带什么,千万别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