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1406)
“哦?”萧景铎神色严肃起来,“说与我听。”
宋青苑理了理思路,“第一条是开闸放水,灌溉于田。”
“这样既减少了河道负担,还能让河道里的淤泥冲刷田地,改善贫瘠的土地,增加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淤灌,除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外,还能起到淤填土地,冲洗盐碱,改善土地物理性状。
提高土地肥力,促进农业增产的作用,是改良低洼地,盐碱地,沼泽地,及荒沙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淤田的方法是从何时兴起,宋青苑不甚明了。
不过自打南方发水以来,她翻阅很多书籍,查过很多资料,从而得知大齐朝并无记载,于是,才提出这一项建议。
条理分明的声音继续诉说。
“只要把淤泥改造的良田,低价卖于百姓,再把得到的银钱用于修补河道,便可形成良性循环,自给自足。”
“这样朝廷不用出银子,百姓手里有了良田,岂不是一举两得。”
“继续说!”萧景铎神情专注。
“第二点,挖蓄水池,在河道下游建立蓄水池,河道水位一旦增高,便可开闸放水进蓄水池。”
“蓄水池既能减轻河道压力,又能起到储水作用……”
萧景铎一点就透,接着宋青苑的话往下说,“蓄水池可用于灾害之年,灌溉土地,也可以从蓄水池引水,灌溉农田。”
萧景铎脑子飞速旋转,看似宋青苑提出的只是两点建议,确是一环扣一环,只要完全实施下去……
河道水患必减,百姓良田必增,又同时为旱灾做了防范工作。
萧景铎神色变得奇异,眼中闪烁的光芒,像是要化为实质。
轻轻拍上宋青苑的头,“苑儿聪慧,若是男儿身,必将成为一代名臣,造福天下百姓,可惜……”
萧景铎摇了摇头,顿觉遗憾。
他的苑儿是个小女子,无法入朝为官。
也好在是个女子,他才可以拥入怀中,萧景铎抱着宋青苑的手紧了紧。
宋青苑抬起头,“我只是提出建议,具体的实施,还要交给懂行的官员。”
例如在哪个位置设置闸门,在哪里挖蓄水池,以及蓄水池的走向,这些专业问题,宋青苑一知半解,不敢轻易上手。
“够了!”
“你提的这两条建议足矣,剩下的交给我来办就好。”
萧景铎承诺着,既而问道,“那挖出的银子,你打算如何处理?”
-
第1022章 宋氏孤儿院
半个月后。
秋风瑟瑟,天气渐渐凉爽,树上的落叶已经枯萎,在风的吹动下,肆意飘散。
靠近榆林县城的一处空地上,偌大的房子拔地而起,房子的正前方,悬挂着朱红色牌匾。
牌匾上龙飞凤舞的写着五个大字,“宋氏孤儿院!”
此时孤儿院门前,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聋。
还有一排排衣衫褴褛的小乞丐,井然有序的排着队,领取衣裳和鞋,然后进入孤儿院。
由事先安排好的管事,为他们分配房间。
“宋大人品性高洁,大仁大善,乃我辈学习的楷模,下官佩服!”
县令大人拱手赞扬着,望向宋老爷子的目光,颇为复杂。
半个月前宋家突然召集工匠,以迅雷之速,建立起了这所孤儿院。
收养了榆林县,及其下村镇的,所有孤儿和小乞丐。
此等壮举一出,自是得到百姓拥护,赢得一片叫好声。
从此宋家在榆林县地位,将无人能及。
对此,新任的县令大人,既心喜又郁闷。
喜在榆林县的孤儿,乞丐减少,街道焕然一新,处处透露着富足的气息。
让人看去就会觉得,他这个知县,把榆林县治理的井井有条,也勉强算是他的功绩。
而郁闷就郁闷在,这一切都是宋家给予的。
此后,他这个县尊头上,将压着一座,他翻不过的大山。
他必须奉承讨好,结交宋家,不然他在榆林县内,将寸步难行。
“县令大人此言非已。”宋老爷子伸出手,谦虚的摆了摆。
“宋氏孤儿院并非我的主张,而是我的孙女儿宋青苑。”
“她心软,善良,怜惜弱小,于是拿出自己做生意赚的银子,来帮扶这些小娃娃,也算略尽绵薄之力吧!”
宋老爷子说着。
县令立刻露出惊讶之色,顿又觉得理所当然。
“宋农女果然不愧是当今圣上亲封,人品,德行,皆举世无双,非普通女子可比。”
“这真是让天下那些,在名利场中挣扎着大好男儿,顿觉汗颜啊!”县令大人唏嘘感叹着。
虽说有奉承之意,可他也打心眼里佩服宋青苑。
连他这名朝廷命官,都无法忽视黄白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