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1675)
刚跟她说话的这位,便是吏部尚书之子。
言谈举止间带着大家子弟的风度,办事又果断,干脆,利落。
宋青苑不禁想,大户人家的子弟,虽很少识得百姓疾苦,也出不少顽劣之辈。
但其自身的办事能力,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但本次宣讲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宋青苑还是与大郎,三郎一起,把所需之物一一查看。
等一切完毕后,便坐在一旁休息。
直到巳时,众位监生,以及国子监内的教习先生,助教,博士等官员,便已全部入学子林。
还有闻讯而来的其他学子,文人,尽皆聚集在此。
宋青苑站起身,深深吸了一口气。
数日的努力筹划,终于在今日即将见到成果,胜败在此一举。
宣讲正式开始!
宋青苑挺直了身子,在大郎,三郎,以及另外两名学子的陪同下,一步一步的走向搭起的高台。
转身站定,面带微笑,扬声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
“今日宋青苑有幸站在此地,与众位学富五车的饱读之士,共同探讨这本《骗术揭秘录》。”
……
“小女子自知学识浅薄,若有错漏之处,还请指正。”
说着,宋青苑侧身,向三郎几人一点头。
几人便把事先准备好的油锅,放上讲台,生火点燃。
待沸腾后,三郎撸起袖子,伸手扎了进去。
动作迅速,利落,一气呵成,未给人留思索时间。
待众人反应过来,下意识的惊呼,“不可!”
心也随之悬了起来,紧张不已。
却哪想,抬头一看,三郎面色平静,那只手仿若放进温水中,未有任何不适。
这究竟是何原因?
众人心中产生疑惑。
这本书他们已认真研读,对上面所述的内容,报着好奇心和怀疑心。
未曾尝试,他们终是不信。
今日一见却知,书中所写确有其事。
“请教宋农女……”
一名学子作揖道,“学生已研读过书籍,知晓让手入油锅而不伤,有两种方法。”
“一是加入硼砂,二是加入醋。”
“然学生只知表象,却未知其理,还请宋农女解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名学子姿态放的很低,以诚恳的态度在求学,一下子便让宋青苑露出赞许的笑容。
读书,做学问,最忌不求甚解。
“你所提出的问题直指本质,我愿意来回答。”
“硼砂……”
宋青苑声音高高扬起。
“硼砂遇热会翻滚,但不烫手,这是属于硼砂的特性。”
“却让被骗者误以为,油锅已经开了,其实不然。”
“原来如此……”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却又忍不住追问道,“那醋呢,是否也是同样的原因?”
“但据学生所知,醋遇热并不会马上翻滚。”
“只有将火加到一定程度,才能使醋翻滚。”
“大家说的很对!”宋青苑点头。
“以微弱的火去烧醋,注定不会翻滚,沸腾。”
“只有当火旺到某个点时,醋才会起泡。”
“这是为什么呢?”
众人也在疑惑。
却听宋青苑直接道,“是因为沸点。”
“沸点?”众人不解。
他们从来未曾听说过,有关于“沸点”的事情。
就连林祭酒这位曾经的状元,饱览群书之士,也露出疑惑之色。
同样疑惑的,还有闻讯而来的,翰林院的大人们。
其中也包括了苏澈与陆铭轩。
他们此时,正和翰林苑的学士们坐在一起,听着身边的议论声。
“吾自幼过目不忘,看过的书籍无数,却从未曾听说过,沸点这一说法。”
“吾亦未曾!”
“书中未曾提及……”
“张兄喜爱杂学,可曾听闻?”一人问道。
令一人摇头,“杂学中从未提及。”
“王大人……”
“李大人……”
众位翰林互相询问。
在大齐朝,非殿试前三甲,不可入翰林。
他们皆是历届的佼佼者,以博学见长。
却在一一问遍后,无一人有所耳闻。
“铭轩可曾知晓?”
苏澈低声询问。
“不曾!”
陆铭轩的声音里未带一丝情绪,却显得有几分清冷。
无论是身边的人如何议论,他都未参与其中。
只是一双眼睛,看向高台上的宋青苑,平静无波。
若是细看便会发现,有一抹及深的温柔,被他隐藏在了眼底。
甚至是放进心中,最深处的角落。
看着陆铭轩这副样子,苏澈也失去了攀谈的兴致。
重新转过头,像众人一样,把目光又放在了那位,笑意颜颜的女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