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1690)
待得两人聊到文人学子时。
林祭酒状似无意的道,“我们国子监的这些监生,人品,才华,学识,皆是一等一的出类拔萃。”
“可就是这酒量,实在欠佳!”
林祭酒似是有所感触,看向宋青苑。
“宋农女家中,便有两位读书的兄长,他们的酒量也不太好吧!”
闻言,宋青苑脸一红。
尤其是对上林祭酒那双,看似一本正经,又有些似笑非笑的眼,更是无奈。
这位林祭酒,怕是猜到了,她两位兄长的窘况。
“是!”宋青苑点头。
“家中兄长一心埋头于读书,做学问,实在不善饮酒取乐之事。”
一句话,宋青苑便为二人找回了场子。
“这才是少年学子该有的样子!”
林祭酒一声赞叹。
站起了身,“行了,茶也喝了,礼老夫也送到了,这便告辞了……”
“我送送大人……”
宋青苑恭敬的,把人送出了小院的大门。
待会来时,姚婶已把客厅内残羹剩饭收拾干净。
至于两个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年轻学子……
“唉!”宋青苑叹了一口气。
校长家访,学生却喝个酩酊大醉,待他们醒来,不知会是怎样的表情……
“把他们扶回房间吧!”
宋青苑说着。
便叫了姚婶,红袖一起帮忙,把俩人送回各自的房间。
直到太阳落山,醉酒的二人才终于从酒劲中醒了过来。
三郎俊俏的脸已是通红,看着宋青苑笑的歉意。
“三哥酒量不佳,让苑儿见笑了。”
“到是麻烦了苑儿,小小年纪还要照看两位哥哥。”
“我到是不麻烦。”
宋青苑微微一笑,“就是……林大人来家里了。”
接着,宋青苑把林祭酒到访一事,与二人详细说了一遍。
待等说完,两人本是染上一层薄红的脸,已经变得通红通红,像熟透的苹果。
尤其是大郎,眼神不自在的不知该往哪儿放,表情羞愧。
“这……这……这……这真是太失礼了……”
“是啊!太失礼了……”
三郎苦笑。
不过,萧十三对宋家一直帮助良多。
他到家里做客,他们二人断然没有不陪酒的道理。
这么想着,三郎拍了拍大郎的肩膀。
“待我们回了国子监,自去向大人赔礼便是。”
“三弟说的对!”
大郎也豁然开朗。
“即使怠慢了,去认错便是,何须纠结。”
俩人相视一笑。
随后,大郎,三郎,宋青苑兄妹三人,便来到了书房。
聊起了林祭酒,邀她去家中做客一事。
宋青苑道,“我已拜见过太后娘娘,国子监宣讲也已完毕,诸事皆了。”
“待等改日,去拜访过林大人后,便开始准备启程,返回榆林县。”
“这么早!”
三郎蹙眉。
接着,便把自己的打算,说与宋青苑听。
原来此时,因宋青苑风头正劲,大郎,三郎两兄弟,也被连带着小有名气。
他们便打算一鼓作气,把聚友轩开到京城。
“苑儿,你在文人学子中已有威望。”
“若是顺势开办聚友轩,为学子提供一看书之地。”
“必会使威望加深,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也会打响聚友轩的名头,从而让更多的学子,了解到聚友轩。”
三郎分析道,“时机已然成熟,此时不开,更待何时。”
“确实!”宋青苑点头。
趁着她正风光时,一鼓作气开办聚友轩,不到省去了宣传。
也能加深她在学子心目中的位置。
确实一举两得。
比开如意斋更合适。
“所以,苑儿,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再留一段时间?”
大郎,三郎见宋青苑心有所动,便出声询问。
宋青苑眉头紧锁,“让我再想想吧……”
她们离家已有段日子,虽有些思乡,可于她而言还不算什么。
毕竟在现代,很多大学生都是在外求学,每隔四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她早已习惯。
就是沈碧青那边……
宋青苑犹豫着道,“二哥,二嫂成亲不久,正是情谊浓时。”
“我不好让她在京中一直陪我。”
尤其是之前,沈碧青南下,二郎陪她去府城,两人已经分开一段日子。
后来好不容易回到宋家,才相聚没几日,沈碧青便又陪着她来了京城。
可以说是聚少离多,时间一长,她怕于两人感情不利。
哪怕不会如此,她也不好意思,总叫人家两个小夫妻分开。
“苑儿说的对,是我们考虑不周了。”
三郎连忙接话,“那既然如此,你便同二嫂回去吧。”
“京中这面,我们斟酌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