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1966)
“蓉儿姐,别累着。”
宋青苑坐在一旁,小心的劝着。
“嘶拉”一声,布料被剪开,宋青蓉停手一笑。
“没事,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
“我不动针线,就是拆拆布料,累不着的。”
“小时候咱家日子苦时,可比这过得累多了。”
“现在呀,都是托了苑儿的光,享福了。”
“蓉儿姐别这么说!”
宋青苑伸手捋过拆下来的棉花,放在筐内。
一边道,“不止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家里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苑儿会说话,不贪功,不过这也不可否认,是你带领的好。”
宋青茉在一旁接话。
三姐妹说着,外面大奎媳妇便进来通报,“苑儿姑娘,县令大人带着其夫人来了。”
“走吧,出去看看。”宋青苑站起身。
心想,宋家这边这么大动静,身为一县之尊,王大人不来过问才奇怪!
宋家院内。
王县令夫妇,已经与自主过来帮忙的婆子,聊了起来。
“老人家,这一天的工钱怎么算?”
“啥工钱不工钱的!”婆子摇头。
“我们是听说了,锦宁县主在这边召集人少,帮边关的将士缝制衣衫,特意赶过来的。”
“战士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我们这闲着无事的老百姓,还不出份力,咋能谈工钱。”
“是,是,我们都是自愿过来帮忙的,就是想出点儿力。”另一个婆子接话。
还有那年轻的小媳妇,“有多大的能耐,我们就出多大的力。”
“家里不富裕,捐不了银子,我们就捐点儿破被褥,做做针线活。”
“只要咱大齐的将士,别嫌弃就行。”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王县令,王夫人对视一眼,心中震惊,眼角突然有了两份湿润之色,声音中也带上了哽咽。
欣慰的道,“你们都是咱大齐的好百姓!”
“本官待大齐边关将士,谢谢各位!”
王大人的声音,郑重而严肃,对着院内,干活的重任,深深鞠了一躬。
再抬头时,却恰巧看见走过来的宋青苑。
王行了夫妇急忙上前两步,同样对着宋青苑一鞠躬道,“下官代边关将士,谢谢锦宁县主。”
“王大人这话客气了!”宋青苑摇头。
“都是大齐子民,宋青苑做的也不过是分内之事,当不得王大人如此话语。”
“县主高风亮节,下官佩服。”王县令一拱手。
左右看了看,全是干活的百姓,几乎无落脚之处。
于是道,“下官有事,想要与县主商议,不知可否……”
“王大人这边请!”
宋青苑伸手一指,指向了宋家的书房……
-
第1435章 王县令之心
书房内。
宋青苑请王县令夫妻坐下,并命人沏好了茶,“请用!”
“谢谢县主!”
王县令端起茶杯,轻轻抿了抿。
斟酌了一番,踌躇着道,“咱们榆林县的老百姓心怀善意,心怀家国。”
“下官见此,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县之尊,理当当仁不让,做起楷模。”
“所以下官想……可不可以让下官的夫人,也带着一批人,一起做棉衣,被褥,送去边关。”
王县令紧张的看着宋青苑。
闻言,宋青苑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清澈的目光直直的看过来。
严肃道,“县令大人,县令夫人,想要为边关将士做事,这是好事,宋青苑又岂能反。”
“正好这几天,来宋家的人手实在太多,宋家院小,眼看着便要放不下。”
“由夫人带走一批,你能缓解宋家的压力。”
“只是……”宋青苑轻轻一叹。
正色道,“有些事情,我与县令大人也要提前说清楚。”
“锦宁县主请说,下官必洗耳恭听。”
王县令拱手,做出认真聆听状。
“是这样的……”宋青苑起身,推开窗户,望着眼前忙碌的众人嬉笑的脸庞。
一边道,“我做这些事情,不为名,不为利,也未曾想过向朝廷歌功颂德。”
“而来此帮忙的百姓,全部出于自愿,他们也不曾带有功利之心。”
“所以,县令大人……”宋青苑回望,问道,“是否亦然?”
“这……”王县令脸上一闪而逝的尴尬。
他听说了这件事,便带着其夫人特意赶来看情况。
也被宋家院内的一幕,所震惊,不禁感动。
可感动过后,他想的却是自己治下的百姓。
自主为边关边将士缝衣,做被。
这事一但报于朝廷,便是他这个父母官的政绩一桩。
他……终是动了心!
“对不住!”王县令惭愧地低下头,拱手道,“下官想帮边关关将士做事的心,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