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2391)
再加上她本人不是讨巧圆滑之辈,两人之间也会偶有不快。
现在看了宋青苑和宋诚忠相处的画面,林静姝感悟了……
她终于知道,她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言语,来面对这位喜欢被人夸奖的大伯。
“爹也是……你多担待,点儿!”宋青苑想了想,嘱咐了一句。
林静姝听了却摇头道,“爹很好!娘也很好!”
“家里的人都很好,没有那么多弯弯绕,都是直来直去的,叫人不用说一句想三句。”
“跟他们在一起相处,不需要藏着掖着,更不需要防备谁,特别的自在。”
“苑儿!”林静姝牵起了宋青苑的手,重重的道,“我很喜欢这个家!”
“真的!”
看惯了大户豪门的尔虞我诈,宋家村这些纯朴到直白的人,在林静姝的眼里便格外的可爱。
“我们是一家人!”
宋青苑加重了手上的力道,回握林静姝纤细的柔荑。
两人相视一笑,各有千秋的绽放着彼此的美丽,让人惊艳。
好在这一幕并无人看见,两人也很快收拢脸上的表情。
结束了刚才的题外话,重新转回话头。
“苑儿,既然你答应帮那章老板在学子报上刊登寻人启事,那便不得马虎。”
“咱家的学子报现在的影响力还太小,只能覆盖到淮安府,及其下面的县镇,我是这么打算的……”
林静姝把自己的计划,跟宋青苑说了一遍。
“咱们要加紧脚步,不说南方,至少在北边到京城这一块,咱们要把学子报尽快办起来。”
“嗯!”宋青苑点头,“我也正有此打算。”
这么说着,宋青苑就把之前准备好的,放在怀中的一封信拿了出来,放到林静姝面前。
“这是慈善基金会,前些日子给我传来的信件。”
“信中言明,在京城以及距离京城较近的几个府城之内,国学馆均已盖成。”
“书籍也在陆续运送的途中,只待时机一到便可开馆,到时候我们的学子报……”
“可与国学馆一起开启。”林静姝顺势接话,“这样便能节省很多时间。”
林静姝想了想接着道,“之前我父亲给我来信的时候,也说了国学馆的事情。”
“还有书籍的印刷情况,各地国学馆大概的完工时间,都在我的脑子里。”
“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包括信鸽,也可以马上投入使用。”
“就是……”林静姝为难的摇了摇头,好看的眉毛微微蹙起。
-
第1757章 房子着火1
“咱们这里不是大齐的中心,消息流通慢,对朝廷的政令和朝中大事,知道的太晚。”
“好在咱们只是做学问,不涉朝政,但总的来说,还是在京城比较方便。”
“三嫂说的对。”宋青苑跟着点头。
“对于三嫂所言,我又岂会不知。”
“一是京城,二是江南,这两个地方是文风最鼎盛之处,文人学子无数,时常爆出锦绣文章,佳作频出。”
“若是不能收录在学子报中,甚是可惜。”
“只是如今咱们两人皆在榆林县,不得回返京城……”
“也只能克服困难,时常信鸽来往,已做沟通了……”
“是啊!”林静姝也觉得可惜。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觉得把学子报的撰搞处设在京城最为合适,可就是条件不允许……
一是宋青苑未嫁,暂时不能离开宋家常住京城。
至于林静姝自己,宋家到是有心让她去京城与三郎做伴,发展小夫妻的感情,也顺便为宋家传宗接代努努力。
可她本人深受儒家思想教育,深知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夫婿不在,不能承欢父母膝下,她作为儿媳妇,自该留在家中侍奉老人。
“以后会好的……”林静姝轻声说着。
过了一阵,夜幕降临,俩人分开各自回房。
到了第二天一早,章友果然像约定的那般早早的来了宋家。
这一回他的手上也没空着,而是在青石镇内买了些当地的点心瓜果等,走亲访友时用的普通礼品。
把他们一并送进上房之后,便和宋诚忠两个人去了镇上的酒楼,一边吃酒一边商量正事。
待他们走后,宋家上房内。
宋老爷子听了此事,赞许的点了点头。
“苑儿这事做的对,没坠了咱们宋家的风骨。”
“银子吗……是赚不完的!”
“与其在学子报上宣传咱们宋家的货物,还不如刊登一些有用的,帮帮老百姓,也算功德一件。”
“如此,才不枉费你锦宁县主之名。”
“是!爷说的是!”宋青苑一副虚心受教的表情。
不管她心里怎么想的,至少面对家中长辈时,她都会点头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