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2477)
宋青苑的声音轻柔舒缓,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孙老爷子哈哈大笑,“说得对!说得对!”
“咱们宋家的孩子都是好样的!”
“来人呐,快去准备准备。”
“今日老夫封伯,要大宴宾客,布施百姓,还要给国寺添香油钱,以谢皇上圣恩。”
…………
七日后。
一列列的官兵,整整齐齐的站在宋家门前两侧守卫着。
在他们的前方是一辆辆的马车,马车上承载的着的是一个个的大红箱子。
箱子很沉,至少需要四五个力气大的汉子一同使劲,才能从马车上搬运下来。
“都轻一点儿,里面可都是贵重东西,别磕着碰着。”
一个穿着毛皮夹袄,头戴皮帽的中年男人,站在一侧不断的指挥着。
“轻点儿,轻点儿,对!”
“这箱……该这箱了……”
“你们那边……”男人随手一指,“那边的先放下,这两箱先搬进去。”
“哎哟!”
“可轻点儿!”
“这里面是古董,可千万别打碎了!”
“这可价值上万两银子,别粗手粗脚的!”
随着中年男人的每一声落下,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不断的倒吸着气。
踮着脚,抻着脖子,恨不得两眼钻进箱子里,看看究竟是何等模样的宝贝,值这么老多银子。
“乖乖,那可是上万两银子啊!”
“一个古董就上万两银子,那么大个箱子,得装多少古董!”
“这还用说……”另一人接话。
“你数数,这有多少辆马车,每个马车上绑着两个大箱子,加在一起那岂不就是……”
旁边的人马上伸出手指一一点着,数了起来。
“一,二,三,四……”
越数越心惊,一边羡慕,一边唏嘘感慨。
“都说生的好,不如嫁的好。”
“瞧瞧萧侯爷给咱们县主这聘礼,别说咱们榆林县,就是整个淮安府,也无人能及。”
“准是数百年来的头一次。”
“别说数百年来,就是往后啊,我看也没人能越过去。”
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这里面站着的不光是宋家村的村民,还有孟家沟,下西村。
甚至是青石镇上闻风而来,看热闹的一众人等。
宋家院内。
萧景铎以未来孙婿的身份,给宋老爷子,周氏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随后双手奉上聘礼清单。
一旁的管事人看着被打开的大红箱子,一边核对,一边唱礼。
“琉璃彩凤镯、广袖绫帛裙。”
“翡翠双珠耳环、金流玉珠步摇。”
“羊脂玉瓶、红珠宝石链。”
“南海琉璃珠,紫翡宝珠金钗。”
“滚金边红绵玉衣、八宝琉璃钗。”
“人参、天麻、阿胶。”
“海马、麝香、天麻。”
“龙涎香、灵芝、冬虫夏草。”
收拾珠宝,珍稀药材,名贵补品,古玩字画,稀有摆件,一件件的被管事人念出。
每道出一个名字,周围的人便惊叫连连。
饶是知道萧景铎财大气粗的宋家众人,也被惊掉了下巴。
“好大的手笔啊!”宋诚忠感叹。
身侧的孙氏也是羡慕不已。
宋诚义,李氏两口子眼里冒着精光,眼珠子盯在大红箱子上一动不动。
“咳咳!”四郎站在身边轻咳两声。
突然凑到了李氏耳边,丫,压低了声音道,“娘,哈喇子流出来了。”
“哪儿呢?”
李氏连忙回神,下意识的伸出手擦了擦嘴角。
摊开一看,什么都没有。
“哪呢,哪有哈喇子?”
“你这个熊孩子,调理你娘!”
李氏朝着四郎狠狠一剜。
“嘿嘿!”四郎嬉皮笑脸。
“娘,淡定!淡定!”
“这些都是我姐的。”
“那当然了!”
一说到这茬,李氏自豪不已,胸膛也跟着挺了起来。
点了点四郎的额头,“你也不看看,你苑儿姐是谁生的!”
“是咱俩生的呗!”
宋诚义挤眉弄眼的接话。
李氏鼻子哼了哼,“你哪有这个本事,都是我,是我生的好。”
“我有福气……才把我闺女也生的这么有福。”
“看看,这不马上就是未来侯爷夫人了。”
说完,李氏,宋诚义对视一眼。
那他们以后就是镇北候的老丈人,丈母娘了。
欢声笑语弥漫。
不出一日的功夫,萧景铎天价聘礼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榆林县。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传越远。
渐渐的,周围的县城,以及整个淮安府人尽皆知。
成为了老百姓口中茶余饭后的谈资。
…………
次年二月初。
此时早已立春,天气回暖,大地里冒出嫩绿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