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332)
“一两个菜方可开不起酒楼。”陆铭轩提醒道。
宋青苑翻了翻白眼,她还真没有什么方子。
“我买下的酒楼有两层,一楼我打算开烧烤店,二楼笨锅炖。”宋青苑道。
陆铭轩摇摇头,表示听不懂。
“改天你去青石镇,我给你做一顿,如果你觉得可以,我们就开,如果你觉得不行,那就改行吧!”宋青苑摊摊手,如果陆铭轩都觉得不好吃,估计也就没戏了。
陆铭轩眼睛一亮,“你亲自下厨?”
“算是吧!”宋青苑道。
两人约定半个月后,青石镇见,陆铭轩就把宋青苑送回了驿站。
到了晚上,陈大力接回了考完第一场的大郎,三郎。
宋青苑立刻把熬好的姜汤递了过去,“先驱驱寒。”
喝完姜汤,孙氏把热乎的饭菜端了上来,“趁热吃。”
家里人谁也没问两个人考的怎么样,不想在这个时候给两人过多的压力。
吃过饭,孙氏又给两人烧了热水,泡了泡脚。
“大郎哥,三哥早点休息,不要再看书了,养精蓄锐,明天还要继续呢。”宋青苑道。
这一天的考试两个人都很疲乏,这个时候临阵磨枪,也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大郎,三郎也都明白这一点,“行!”两人点头。
第二日、第三日......就在这样早出晚归,每天的科考中度过。
终于第五日结束,县试也正式结束。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科举结果。
“你们是回家?还是在这里等?”宋老爷子问道。
宋家村离这里不算远,做牛车需要一个时辰,驴车的话,就会更快。
何况他就在县里,不需要两个孙子留下。
“爷,我们想留下来,看成绩。”大郎说道。
“留下来也行,反正驿站地方多。”宋老爷子点点头,去留都行,回去有驴车送,在这里的话,也有地方住。
............
三天后,县试放榜。
宋家一行人,早早就来到县衙门口等待,放榜还没开始,县衙门口就聚满了人。
抬头张望的,窃窃私语的,比比皆是。
大郎,三郎精神紧绷,有些担心,有些忐忑不安。
宋青苑的心情,也跟着紧张了起来。
“让道!让道!”
一群衙役,分开众人,左右开路。
鞭炮声,奏乐声纷纷响起。书吏拿着大红的榜单,张贴在墙上。
榜单一贴,所有人如同浪潮一般,呼呼啦啦的全部挤了过去。
宋青苑人小,被推了个踉跄,好悬没有摔倒。
孙氏手急眼快的扶住,“我们先去外面。”
孙氏说着,拉住宋青苑向后退,人群拥挤,这个时候她们一对妇孺,在里面着实不便。
大郎,三郎也被挤了出来。
前面乌黑一片,看不到红榜,跟着干着急。
“中了!中了!中了......”陈大力的尖叫声,透过人群隐隐传出。
就见陈大力,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挤出人群,呼哧带喘的跑了过来,“老爷子,你孙子取中了......”
宋家人的心,一下子都提了起来,宋老爷子激动的问,“两个都取中了?”
“都中了......都中了......”陈大力点着头,“大郎八十七,三郎三十六,两个都取中了。”
“好!好!好!”宋老爷子连唤三声,兴奋的手指都在颤动,大力的拍着大郎,和三郎,“好孙子!好孙子!没给咱们老宋家丢人。”
“你们哥俩都是好样的!”宋老爷子一脸欣慰,这就是他们宋家的未来。
“走!咱们回家!好好庆祝一番!”宋老爷子挥着手,招呼众人上驴车。
“爷,先等一等!”大郎喊住宋老爷子,耳边出现一股薄红,“我想看看、看看同窗成绩如何......”
宋青苑,三郎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大郎的意思,大郎真正想看的,怕是何鸣的成绩。
宋老爷子,孙氏也心知肚明。
于是,待人群散的差不多了,大郎,三郎走了过去,一一看了起来。
-
第239章 取中
第三十六名宋怀志第八十七名宋怀文,两个名字,清晰的出现在大红榜单上。
宋青苑,三郎相视一笑,都看到彼此眼中喜悦的情绪。
这次榆林县的县试,一共取中三百人,大郎,三郎分列三十六,八十七,都算不错。
这些被取中的人,已经被登名造册。
名册送往儒学署,汇送给榆林县所属的府城—淮安府。
这些在名册上的人,就有了参加府试的资格。
府试在每年的四月份(阴历),在府城举行。
府试取中者,便可称为童生,有了参加院试的资格。
院试通过,就成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可以入官学学习,并且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