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645)
存在既有道理。
在现代能卖,在古代也一样能卖。
............
两天的功夫,宋家村集体养鸭的事,就在青石镇传遍。
青石镇的鸭仔,早已卖完,不少人把眼睛盯在了鸭蛋上。
既然没鸭仔,那就自己孵化。
也有那图省事的,跑去了县里,以及周边其他镇子上去收购。
一时间,又兴起了一股养鸭热潮。
而这一热潮的始作俑者,宋青苑,正在指挥着众人挖小沟,引水。
“这边,挖这么大......”宋青苑边说边比划着。
宋家的鱼塘,荷塘,去年已经挖完,一共挖了三个。
两个荷塘,一个鱼塘。
如今要从官道旁的小溪内,往这边引水。
“那边,挖小点,能让水流经过即可。”宋青苑嘱咐道。
“苑儿......”周氏走了过来,问道,“啥时候能挖完?咱们好订鱼仔,挖藕。”
宋青苑看了看,“我估计两天就差不多。”
“挖完之后引水,也需要两天,这样一来,四天吧!”
四天?
周氏轻轻重复。
“那成,我跟你爷说,四天之后,让你姥家把鱼仔送来。”周氏说道。
宋青苑闭嘴不言。
如今宋老爷子已经是河伯大使,河伯大使是管什么的?
是管鱼税,管渔民的。
宋青苑估摸着,只要老爷子一放话,送鱼仔的人,肯定会络绎不绝。
............
县试在即,大郎上次童生试失利,这次又要重新参加县试。
宋家上房内。
宋老爷子拍着大郎的肩膀,“明天你和我一起去县里,县试对你没什么难度,你肯定能行。”
“保持平常心,戒骄戒躁!”宋老爷子叮嘱着。
大郎抬起头,眼睛里闪过坚定,郑重的道,“爷,你放心,这次我绝对不会给家里丢脸。”
“爷信你,你是个好孩子!”宋老爷子鼓励着。
“必不负爷所望!”大郎保证道。
“好!”宋老爷子说完,看向孙氏,“老大媳妇,这次你也跟着,去给大郎做做饭,照顾照顾他。”
孙氏没等回答,大郎反对道,“爷,作坊挺忙的,别让娘去了,我自己行的。”
“就那几天......”宋老爷子想反对。
大郎道,“爷,考过县试,还有府试,娘也不能跟着我去府城,这次就让我自己去吧,也当历练历练。”
府城一事,终究在大郎心里,留下心结。
还有一点就是,他对县试,信心十足。
“那就依你!”
宋老爷子同意,孙氏也没反对。
大郎既然上次能过县试,这次肯定也能过,宋家众人对这点,毫不怀疑。
宋青苑看着这一幕,默默感叹。
大郎,成长了!
-
第467章 励志歌
翌日。
春光明媚,金灿灿的阳光倾洒下来,给大地染上了一层希望的光芒。
大郎跟着宋老爷子,坐着老崔家的牛车,准备去县里。
同行的还有宋青苑,三郎,四郎。
除此之外,还有一车的书包。
粗布的,细布的,绸缎的,比比皆是。
大郎,三郎,四郎,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
三人的反应也各不同。
大郎羞涩,三郎淡定,四郎......
“姐,我这个书包真好看!”四郎美滋滋的,晃动着自己的身体,“我背着这个去书院走一圈,他们准羡慕坏了!”
“姐,你真好!”四郎的甜言蜜语,随口而出。
宋青苑轻笑。
熊孩子!
宋青苑在四郎的脑袋上轻轻一弹,“这次就让你威风威风!”
为了销售书包,宋青苑特意带来了三郎,四郎为书包打样。
三郎是童生,代表着绝大多数的书生,身上的书包以淡雅素净,实用为主。
图案绣的是松柏图。
四郎是蒙童,代表着启蒙的孩童,身上的书包小巧,绣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老虎,看着机灵可爱。
若是把这两类搞定,书包的销量就妥妥了。
若是......
宋青苑看向大郎,笑道,“若是大郎哥,能考中案首,咱们家的书包,就不用愁了。”
名人效应!
只要案首一句,宋记的书包方便省事,于学子有利,就能为宋记带来不少客人。
大郎闻言,耳根红了红,小声道,“我尽力!”
他对县试有信心,对案首,把握不大。
说话的功夫,牛车带了河伯所。
大郎,宋老爷子下车。
宋青苑,三郎,四郎带着一车的书包,去宋记成衣店。
牛车行至一半,宋青苑突然喊道,“崔二叔,停下来!”
“苑儿,咋的?咋停下来了?......”崔家老二拉住牛绳,回头问道。
宋青苑道,“崔大叔,你先把东西送去宋记成衣店,我们几个下车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