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北宋之小人物(135)

作者: 小小小唯 阅读记录

这些天都在马车上,虽入夜了都找了驿站客栈休息,可坐了这么久,整个人像是要散架一样,等真正放松了躺在床上,却也总感觉身体还在摇晃。

一觉睡到日上三竿,许久没有睡过懒觉了,起床的时候还有一丝的怔愣。

等收拾好出了门,便见了胡不归在院里练武,一招一式,似模像样。

等众人都打理好了,陆府的管家娘子也被陈许氏迎了进来,池映易皱着眉看了一眼陈许氏,只对管家娘子道:“我们初来乍到,便有劳嬷嬷了。”

等大武架好了马车,众人又上去了,楚玉对这玩意抵触得不行,又没有办法,只得跟着了。

上了御道,一路走过了龙精桥,由朱雀门进了内城,再绕着内城四个角门转一圈,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楚玉在车上也觉得百无聊赖,便对池映易道:“这般走马观花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我观朱雀门左右都有瓦子,不若去那里走走看,一来可以了解风俗人情,二来离宅子也不算远,累了也可立时回去休息。”

一行人便由保康门出去了外城,找到了保康门瓦子。

已过了午时,池映易便寻了酒楼食肆,找了个挨着窗户的桌子坐下。

有跑堂的过来,热情的招待着,池映易笑着道:“看来贵店生意不错,都过了饭点了还是座无虚席啊。”

跑堂的笑道:“小娘子说笑了,京城本就有百来万的人口,这又已入了二月,眼看要科举了,正是汴梁热闹的时候,小娘子不是本地人,可有兄弟要上场一试?”

楚玉只听清楚了‘科举’二字,有心想要多问几句,奈何语言不通,只能静静地在旁边听着。

管家娘子在汴梁待了许久,在中间说和,楚玉倒也听了个大概。再有几天便是科举,各路的举子早早的便到了,有些甚至去年年初便租赁了房子,苦心孤诣钻研。楚玉听了也只能感概这跟当初高考一般啊。

等众人去了瓦子,楚玉才发现这地方规模不小,有莲花蓬,牡丹蓬,又有露台、彩蓬,各式各样目不暇接。

有说书的,唱曲儿的,演傀儡戏的……还有间隙里卖茶水小吃的,热闹非凡。

秀秀等人护住了池映易,楚玉便自顾的四下顾盼,等入夜了,人却是越来越多,直至三更,闭了市,众人才意犹未尽的回去了。

第74章 陆怀安

陆父在东京置办的是四进的宅院,陆知安到的时候陆家三子陆怀安正在自己的书房苦读。他一直跟着陆父,在京城待了很多年,前两年送去了应天书院,去岁过了州试,已是一名举子,今年有心想上场锻炼一下,年前便到了汴梁,入了国子监。国子监的祭酒之一,就是宁芸娘的外祖。

等晚间陆父放了衙,陆知安又休息好了,一家子吃了晚膳坐在一处闲聊。

陆知安先是回了在江宁众人安好,等过些天,天气稍暖和了陆李氏再启程来汴梁,又应对了陆父的关怀。

他父子二人都是官身,无事不得离开所在地,因此有些年没有在一起面对面的说话了。

陆怀安还未成亲,常年读书带着一丝文人的雅气,又有少年人的活泼,见父兄都说完了正事,气氛很是轻松,便坏笑着对陆知安道:“听平安说你带着好几个俊俏的小娘子,大哥你是终于想给我们续嫂子了吗?”

陆知安正在喝茶,闻言把茶杯往桌上一放道:“男儿志存高远,何故在内帷上散了心神?”

陆怀安比陆知安小十多岁,幼时启蒙管教的都是陆知安,对他是又敬又畏,闻言也焉了,垂头丧气的嘀咕道:“这不是担心你当个老鳏夫吗?”

陆父也盯着陆知安,陆知安站起身漠然道:“赶了许久的路,明日还要去入职,我便先行安歇了。”说罢对陆父行了一礼便施施然走了,留下陆父与陆怀安面面相觑。

第二天早上,陆父早早就去上朝,陆知安也去了开封府,陆怀安早起读了一会儿书,见天色不错,带着小厮平安就去了楚玉安身的宅子。

结果众人都出门了,陆怀安扑了个空,问了留下的陈许氏,道是出门闲逛也不知是去哪里,便又悻悻然的回去念书了。

晚间陆知安回来后知晓了此事,让他平举着两只装满了水的桶站在墙角,美其名曰锻炼他的膂力,等好不容易熬了过去,就要睡觉时又传话过来,墨义和诗赋各做一篇,明日晚间检查,不合格站墙角时头上就要顶碗了,陆怀安忆起当初自家大哥的冷酷无情,虽愈发的好奇,无奈之下也只能照做了。

第三天倒是有门子禀,说是与大爷一同进京的人送了些仪礼过来,只说没有女眷,放了东西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