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宋之小人物(254)
李姨娘叹息了一下道:“应当是来不了的,老爷和大少爷不得离京,宗族里烧香上坟的,都得靠着二少爷。再说了,今年来回跑了好几趟,太太心疼他,让他别太奔波劳累。”
“池掌柜过两天就得出发回江宁,既然他来不了,我便准备些土产送去,李姨娘可有东西要给他的,不若一并送去?”
李姨娘拍拍楚玉的手道:“你有心了,是个好孩子,大少爷业已安排好了,便不用劳烦了。”
到了角门边,楚玉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塞番李姨娘手里,笑道:“方才人多不方便,李姨娘将这个给老夫人。天气冷了,便不用多送。”
李姨娘捏了两下,疑惑道:“这是?”
“英娘有了身子,我便想着做了火炕,做好后铺一层被面,又暖和又舒服,虽作价或是稍微贵了些,到底比炭盆安全。”
李姨娘似懂非懂,只把纸张放进怀里,又送了楚玉俩人出门,看着她们上了马车才回转。
马车架离了陆府,楚玉问郭蒙:“老爷子是真病了?”
郭蒙扬着鞭子轻轻抽了马身一下道:“我去的时候正在与陆三爷闹呢,说是三爷拿了他的什么孤本。”
楚玉失笑,这老爷子也是个逗的。
第161章 过个肥年
被陆知安镌抄过的火炕图纸放到了荆王赵元俨的案头。
赵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人称“八大王”,后世又称“八贤王”。
此时的他正在外间的桌上挥毫泼墨。
待完成后提起笔,问站在旁边的陆知安:“你看我这竹,画得如何?”
陆知安仔细端详后道:“棱棱风骨,非常格之所及。”
赵元俨放下笔后在旁边的水盆里洗净手,炭盆上铫子里的水已经滚沸。
他坐下后示意陆知安坐到另外一边,道:“听闻陆老大人染了风寒,现下可好些了?”
旁边有小厮将茶饼杵成了茶粉,陆知安倒了水,道:“谢王爷问讯,家父已无大碍。”
赵元俨将茶杯举到鼻尖闻了一下,道:“这是她自己想出来的?”
陆知安垂下眸子看着炭火,轻轻地嗯了一下道:“我的人看着她捣鼓了好些天才做出来的。”
“若不是查不出她有什么问题,我都要怀疑她到底是谁,究竟有何目的。”
“王爷,这些年来据我观察,她或是有些不同寻常之处,但确实与各大世家和外族无关。”
赵元俨喝下茶,将茶杯放到桌上,笑道:“我倒是相信。她现下想买庄子?”
“说是想当女校尉,想组织一个女子蹴鞠队。”
“唔,可找到了?”
“尚未。”
“南薰门外玉津园旁,那里有个庄子空闲着,便给她罢。”
挨着玉津园?
玉津园原为前朝旧苑,本朝初曾经扩建过,环境幽静,林木繁茂。每年春天定期开放,供游人踏春游赏,而夏天,官家都会临幸观看刈麦。
这么一处地方,怕楚玉是不会要的。
赵元俨有些意外:“那庄子收成不错,庄户人家也是老实本分的,难道她还看不上?”
陆知安道:“她是个爱财的,这庄子一看便知价格不菲,她肯定舍不得银钱。”
赵元俨抚着胡须笑道:“听说拿了元伯几百两银子?倒是个有意思的。”
陆知安给他的茶杯倒了水,后又正襟危坐道:“掉进钱眼里了,也是年少不经事。”
赵元俨站起身让小厮将墨迹已干的画卷收好,对陆知安道:“行了,快过年了,各地官员回京述职,虽是吏部的管辖范围,倒也离不开你去安排,我就不留你了。”
陆知安站起身整理好衣服,恭谨地揖礼后退出门。
到了年底,大小官员家眷来往不绝,相国寺更是摩肩擦踵人流如织。
池映易带着池芷蕾几人回了江宁府,酒楼基本都是楚玉在管理,好在有老管事和账房,倒是不觉得吃力。
池映易走之前,按照陆知安的吩咐,将酒楼的一部分银子分了。
楚玉得了五百两,乐得龇牙咧嘴了一整天。
而宅子的大小事宜都交由唐英和楚辞,楚玉只揽个总。
陆府与曹氏的分成银子也被人扛进了宅子,楚玉让郭蒙拿到正屋与东厢房连接的角院,打开一数,不多不少,三千两整。
陆言安会做生意,江宁扬州苏州等地都有他的店铺,肥皂也好卖,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洗洗刷刷,因此生意极为不错。
天冷了,围炉夜话喝酒暖身的也不少。
虽然这两桩生意是九月才开张的,却是非常来钱,特别是正店,以后生意只会越来越好的。
年二十九,酒楼里的客人都离开了,楚玉张罗着掌柜伙计吃了顿饭,又多发了一个月月俸做红封,叮嘱他们过年时小心火烛,方才让他们各自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