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宋之小人物(698)
想到此处,虽然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做,李姨娘却已经打定主意,就算要了她的命,她也必须护着陆栩平安无事。
李姨娘脑补的时候,陆李氏已经再三追问陆怀安:“你再想想,真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陆怀安努力地想了,确实没有,反而问陆李氏:“楚娘子怎么了?母亲你怎么会这么问?”
他们离开四为楼的时候,楚玉还在跟晏殊说话呢,并没有看到。
陆李氏便将李姨娘的话说了。
陆怀安也不明白,干脆道:“不若我去寻她,问个清楚?”
陆李氏摇头叹息:“你不知道楚娘子,性子看起来很好说话,可到底是个倔的,当初一心要离开江宁也是,一个孤女,说什么也要离开,任由谁劝也劝不住,哪里知道思远他居然……”
当初楚玉离开江宁,陆李氏心里是松了一口气的,可谁曾想陆知安又将人给带到了京城。
陆怀安不知道这些事情,只听得糊里糊涂的,他大着胆子猜测:“楚娘子与大哥……?”
陆李氏闻言怒斥道:“你再胡说我便割了你的舌头去!”
陆怀安忙伸手捂住嘴巴,见陆李氏只是说说而已,便又嬉皮笑脸地将手挪开,问:“楚娘子与二哥也许久未见,说不定这里面有什么误会,说清楚也就是了,平白在这里猜来猜去又没有什么意思。”
陆李氏闻言恨不得用手在陆怀安脑门上戳几个洞:“你怎么去问?就问人家,‘楚娘子,你是不是想与陆府断绝来往啊?’你能这么问?你缺心眼呢你?”
陆怀安不知不觉又被骂了一句,不敢反驳,只再说话了。
第496章 分配队伍
夏日天长,虫鸣鸟叫喧嚣不已,虽院子里种的夜来香枝繁叶茂,也抵不过蚊虫叮咬。
楚玉贪凉,入夏后放了冰盆,蚊帐便少有关闭,丫鬟用了艾草熏过屋子,只留下浓重的烟熏味。
半夜,哗啦啦大雨倾盆的声音将楚玉惊醒,她侧过头听了一会,才又放松下来,屋外的雨声将屋子围成一个静谧又孤独的空间,黑暗中,楚玉睁着清醒的眼睛,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就算是晏殊,也不可能平白地变出粮食来,不提高亩产量,若是在与李元昊战争期间再有个天灾,死伤的还不是百姓。
在楚玉看来,现在不管是实施青苗法还是摊丁入亩,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赵祯也不是一个铁血的帝王,他的性子在处理一些有关于世家大族的事情时,是一个很大的掣肘。
楚玉坐起身来。
青苗法,如果不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而是宋仁宗时期呢?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王安石变法不止青苗法,还有市易法、保甲法等,虽然楚玉已经忘记了大部分,但是还是能记得一些。
想到此处,楚玉忙下床点灯,又翻箱倒柜找出笔墨,将就着桌上水壶里的水研了墨。
万历新政和摊丁入亩现在都还不是时候,得缓和着慢慢来。
边想边写,屋外的雨声渐渐小下来,又渐渐停了。
写写删删,等天亮时,楚玉屋子里一地的纸团。
她长吁一口气,虽然纸上不过寥寥数百字,却比她以前写的任何东西都要耗费心神。
楚玉用拼音将所写镌抄一遍,又把冰盆里已经融化的水倒掉,点火将所有写着字的纸烧了。
唐英早起见到楚玉屋里火光熊熊,被叉杆撑着的窗户缝隙里有烟和灰烬飘出来,差点没吓飞,一脚踢门闯进去就看到楚玉穿着一件里衣在烧着什么。
她一个健步将楚玉扯到身后,见除了盆里有火之外其它地方都安然无恙,又观楚玉似乎无恙,这才放松下来。
楚玉被扯得一个踉跄,稳下.身子后才对唐英解释道:“有些东西不能让旁人看到,便做了处理。”
唐英见她一脸云淡风轻地去穿了衣裳,心里也不知为何憋闷得慌,“下次在外边烧,屋里杂物多,易引起火灾。”
楚玉笑着应了。
在去庄子的路上,楚玉撑不住,还是小睡了一会儿。
楚玉下了马车叫住郭蒙:“让何大他们去厅堂,我有事要说。”
见郭蒙点头,楚玉便将邹子文一起拖了进去。
这孩子聪敏坚韧,多看多听准没错。
郭蒙何大进屋时,楚玉正埋首看着手上的一沓纸,听到声音也没抬头,直接道了一声坐。
几人分次落座,大门从外边关上,唐英亲自守在门口,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何大几人见楚玉这般阵仗,原本有些闲散的神态也严肃起来。
楚玉将手中名单看完后才抬起头对何大几人道:“这里二十三人,你们再添一点,将他们分成四个队伍,我要将他们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