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穿越)(329)
长平县主哼了一声,在护卫的簇拥下回去自己住的正院。
白池舟收起笑,转身去他长居的梅香苑书房。
林福回到家中,叫来含笑吩咐:“你帮我传信回去给父亲,让他找襄武郡王问问,当初郡王在择婿时,是谁给他推荐的扬州白氏。”
含笑应喏。
朱槿伺候着林福换上轻便的居家衣裳,愤慨道:“白仪宾竟然如此对长平县主,太猖狂了,谁给他的勇气敢苛待县主啊!”
林福弹了一下朱槿的额头。
几年过去,朱槿也长大了,不是那个初见时傻乎乎被其他侍女欺负来踩雷的小丫头了,沉稳了不少。
“白家是扬州的地头蛇,仗着稀薄的宗室血脉,在扬州算是横着走。”林福说道:“也就是长平县主本身比较彪悍,若是换个性子软的,怕是早就被白家吃得骨头都不剩了。”
朱槿还是愤慨:“他们家怎么回事,既然千里迢迢求娶了县主,为什么又不好好待县主!”
林福喝着热乎乎的甜汤没再言。
白家娶长平县主定是有所图的。
林福喝汤的动作一顿,回想今日长平县主和白池舟吵的那一场,莫非……
长平县主是故意挑事吵架?
商贾向官员输钱是常事,并没有什么值得特意说的。而白池舟在长平县主说到这钱时,慌乱了一瞬间,林福确定自己没有看错。
而且长平县主说了一句“又是银又是铁”。
周朝找到的银矿少,产银量不大,因此银大多是官府用来抵税粮便与运输,一铤铤的银子打上标记然后藏于府库,多用于赈灾置换米粮用。市面上流通的除了铜钱就是金子,即使有银也都是各银楼用于首饰,不会有人拿银子去买卖东西。
白氏有银要送给须永寿也无妨,那铁又是什么说法?
林福放下汤碗,对朱槿说:“快去将寇公公请来,说我有要紧事相商。”
第144章
这个年, 注定有些人是过不太好的。
慕容家是, 东宫是, 还有,须永寿也是。
周朝国都长安城, 这里有天下至高之权, 汇聚天下最杰出的英才, 也汇聚了各种野心和欲.望。皇帝立于含元殿,万民臣服,生杀予夺, 对长安城的掌控可说是洞若观火。
几乎无孔不入的察事听子让京城的朝官们皆紧绷着神经,任何动作都要先思虑再三, 不敢行差踏错。
须永寿门荫入仕,只在年轻时在京城任过一任京官,那时候皇帝前朝有韩相后宫有太后,左右掣肘, 连立谁为后都自己做不了主, 遑论掌控天下。
那一任后,须永寿就回了老家西南, 从县令一路做到一州刺史, 后来更是活动了一番,从西南去了富庶天下的扬州, 除了三年一述职,他少来京城,即便是述职他也是来去匆匆的, 虽然感觉到京城的变化,却没有时间去细究。
且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安排人来京城越来越困难,朝中的势力也是错综复杂,外地官员想要插手介入是难上加难。
要不然他们怎会经营多年才经营了一个荆山长公主,其他的都是没有实权的边角小官。
不过让他们惊喜的是,荆山长公主竟给他们带来一个太子,将太子掌控在手中,还怕事不成?!
惊喜之余还是有让人很不爽的瑕疵,他们几次三番游说太子少师慕容毫,无论是用金钱、美人还是前途,都打动不了慕容毫,这人简直就像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然而那又能怎么办,即便慕容毫又臭又硬摆出一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让人讨厌的清高样子,此人出事,他们为了大计,也得想办法先保他,保不住就得想办法把此事对太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他们现在还用得上太子。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叫须永寿做人。
京城不是扬州,更不是西南,他的那一套在京城行不通,他本人在京城也吃不开。
他要见荆山长公主,见不到人!
说是因为面首女史都被驸马都尉发卖了,气得病倒在床上,几个月了都没有好。
他要见太子殿下,见不到人!
说是他最宠爱的承徽胎象不好,易惊惧恐慌,需要太子殿下抱着才好,走不开。
须永寿想破口大骂,京城人都脑中有疾啊!
慕容毫晚节不保,林福扬州兴风作浪,这桩桩件件事情,哪一件不比什么面首发卖、承徽怀孕更重要!
他要见襄武郡王……
哎嘿,这位倒是顺利见着了。还一起吃酒玩乐,顺道他还看中了郡王府上养的一名美貌乐伎,想跟襄武郡王讨了来,却被拒绝……
咳咳!
说回正事。
须永寿元日前后在京城各种动作,他一个扬州刺史,哪里会没有察事听子盯着,他再谨慎,还是被察事听子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