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渺烽烟(377)
张禄沉吟片刻,道:“既然是要打一场大战,那就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嬴稷笑道:“诚然如是。所谓万全准备,一则是充实兵力和资粮,二则是肃清国境内外的所有患害。目下大秦人丁充足、富有良田,集结兵力与资粮倒是不难的。”
张禄立时心领神会,拱手道:“大王放心,微臣定能在三年之内,为大王、为大秦除患!”
嬴稷点首道:“善,寡人相信先生的才干。”
张禄又道:“大王,如今大秦与赵国修好,固然不便对赵国用兵,但那魏国在阏与之战时乃是赵国的帮凶,亦是背叛大秦的狗贼之国。微臣认为大秦当出兵伐魏,既报国仇,又可振奋军民之心!”
嬴稷嘴角一撇,饶有兴趣的道:“寡人记得,张先生本是魏国人,但你方才一番言辞却似全然不顾母国情分哉!”
张禄朝嬴稷磕了个头,道:“微臣已是大王的臣属,在大秦为官,自当全心效忠大王、效忠大秦,再不可顾惜别国!况且微臣私下与魏国臣僚有不共戴天之仇,微臣此生的一大志愿,便是要诛灭那些奸贼!”
嬴稷问道:“先生脸容受伤,是否也是那些奸贼所为?”
张禄恨恨的道:“是也!”
嬴稷笑道:“寡人可以指派名医为先生医治脸容。至于诛杀魏国臣僚,只要先生为寡人、为大秦竭忠尽智,先生必有机会如愿以偿。”
张禄又磕了一个头,高声道:“微臣叩谢大王天恩!”
*
过了十余日,平原君赵胜回到邯郸,当天进宫向赵王复命。
赵何又有些圣躬欠安,在寝殿接见赵胜,平阳君赵豹也在场。
赵胜呈上秦王国书,赵何阅览毕,温然道:“阿胜此行辛苦了。”
赵胜不接话,右手从怀里掏出吴夫人的那只双鸾碧玉镯,递给赵何。
赵何一呆,道:“这是母后送给吴姐的镯子,寡人小时候见过的,怎到阿胜手上了?”
赵胜两眼含泪,道:“吴姐病逝了,臣弟有幸见到她最后一面,这是她委托臣弟带回赵国的。”
赵何愕然,手指一哆嗦,帛书“啪嗒”掉到床下,近旁的缪贤忙跪下捡拾。
赵豹坐在不远处,眼角不知不觉流下热泪。
良久,赵何缓缓伸手,小心翼翼的拿过玉镯,注目端详,口中低语道:“母后去世时,寡人年齿尚幼,不懂事,一味的伤心哭泣、寝食不思。吴姐的容貌酷似母后,所以只有吴姐来劝慰寡人,寡人才听话,按时吃饭、学习、就寝……后来,赵国要和秦国联姻、巩固同盟公谊,吴姐又自告奋勇远嫁秦国,从此背井离乡,再也没有回来。”说至这里,他双眼紧闭,身子突然发抖。
“王兄!”赵胜握住兄长之手。
赵何泪如雨下,道:“吴姐是寡人的恩人,可寡人始终未曾报答她的恩德,将来也无机会报恩了!……寡人……寡人对不住吴姐啊!”
缪贤在床下叩首,悲声道:“大王节哀!大王保重龙体!”
赵何连续深呼吸,竭力缓和住情绪,随后对赵胜说道:“阿胜,燕王已同意与我们赵国联姻,嫡公主将于下月十五赴蓟城成婚,有劳你帮着阿豹一同打点诸项事宜。”
赵胜擦干泪迹,拱手道:“臣弟遵旨。”
赵何握着吴夫人的玉镯,再未开口说一个字。
千言万语、诀别悲绪,终究只能化作泪水而已。
第139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梦魇
秦王嬴稷采纳张禄之策,派五大夫绾领兵伐魏,攻下怀邑。
魏王魏圉惊怒交加,但又不敢贸然反击,遂遣相国魏齐赴赵国求援。
魏齐到了邯郸,赵王称病避见。魏齐又去平原君府寻赵胜相助。
赵胜朝着魏齐一揖到地,叹道:“国主抱恙,此乃天意不许赵国用兵,恕在下爱莫能助!”
魏齐怫然道:“赵王与平原君分明是借故推诿,对友邦见死不救!”
赵胜心生惭意,面上和气一笑,道:“依在下之见,秦国暂无灭亡魏国之心,此次攻占怀邑仅是为几邑之败复仇罢了,魏相国与魏王不必焦急,派个使臣去咸阳求和便可。”
魏齐“嘿嘿”冷笑,道:“平原君可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啊!”
赵胜又作了个揖,道:“实在是赵国此时不宜出兵,望魏相国仁义见谅!”
魏齐气得跺足,却是拿赵王和赵胜无可奈何,只得先回大梁复命。
魏圉骂了赵国君臣半晌,最后长叹一声,令使臣携带礼物奔赴咸阳。
秦王嬴稷一心要与赵国大战,自然不能在其他战场多耗军力,因此他这一次伐魏本无“久战”的打算。魏国派使臣来求和,他便顺势应允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