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596)
“别,你先问问舒雨,我感觉这事邪门的很。”
老管一想也是,他确实该给舒雨一个交待。
没想到舒雨接到他的电话,并无一丝恼怒,“管叔叔想多了,他们答应的是以后看到莉莉丝的事绕路走,这件事和莉莉丝无关,更何况,只要立场摆在这里,迟早会有交锋。想要不交锋,要么他们改行,要么我们闭嘴,但明显都不可能。”
“您也不用去说什么,之前的事已经过了,现在的事是现在的,以后的事是以后的。”
老管挂了电话,才想起来,自己忘了问,她是怎么知道,并且做到这么凑巧的。
深城的一间办公室里,好几个人则是面色凝重,看着石破天翻看着生活杂志,个个大气都不敢出。
有和他们不熟的人,表情古怪的很,不时看他们一眼,露出玩味的笑容。
不怪他们怀疑,新来的石破天,是业内资深记者,出过很多有影响力的文章。否则这一次,也不会指明交给他操刀。
写出来的文章也着实够锋利,从各个方面,取材于真实的片断,炮制出例如中日小学生一起负重,日本小学生一路不怕苦不怕累,而中国小学生则是还没走到一半,就叫苦不迭,纷纷将书包扔到车里偷懒。
事实是中国小学生背的都不是专业的野营背包,而是书包,根本承担不起重量,背带断裂所以才会放到车里。但在老师说这辆车不能放书包的时候,学生没有怨言的重新拿回书包,有的抱,有的扛,有的用能找到的材料绑到身上,最终完成了挑战。
而所谓的中国小学生不会生火做饭,也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野营,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不会,跟智力和懒惰没有任何关系。
况且中国小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友好以及协作,都是非常优秀的品质。
还有中国学生装病,中国家长的溺爱,等等,石破天用一种诡异的角度进行断章取义。
就是将一件真实的事件,只截取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段,根本不解释来龙去脉,也不解释结果,必然会造成误会。
实事求是的说,很多小学生,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确实有一些娇生惯养的言行举止。
只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更多的应该是包容和引导,事后再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近乎苛刻的责骂,甚至是用自己权威的身份进行降维式的贬低。
表现出来的嘴脸就是,自己国家的孩子,恨不得他们去死。国外的孩子,恨不得捧上天。就是不知道,他们在对待自己亲生孩子的时候,执行的是不是同一套标准。
原本这篇文章在断章取义之下,显得极为犀利。可没想到,正好撞到生活杂志一篇平庸无奇的报道上。
生活杂志的报道确实平庸无奇,但正正好,把石惊天断章取义的那几个片段,都给完完整整写出来,还讲明了前因后果。
乍一看,就跟说明书似的,严丝合缝。
被人怼一脸的事先放一边,为什么大家神色古怪,因为这也太巧了。
想到生活杂志和舒雨的关系,大家免不了看向那三个刚出来的记者,这里头到底有什么事,难免会多想一点。
但石破天委屈啊,他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也绝对没有和任何人联系,出卖过自己的报道。
他还怀疑,是报社里的人出卖他呢。
好在报社没有深究这件事,只当作意外处理。毕竟打听之后才知道,生活杂志非常重视这次夏令营活动,派了两个记者过去,不仅拍摄视频,还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更何况,他们写他们的,我们写我们的,读者信谁的还不一定呢。”主编对读者很有信心,毕竟真话多没意思,他们写的多有爆点。
人呐,最喜欢跟着起哄,事实是什么重要吗?有个起哄的理由才重要。
“再说了,混战有什么关系,我们是报纸,天然就比他们更有传播力度。”主编的话让大家重新燃起信心。
老管这头提笔,“当新闻失去真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这老头把一腔愤怒,都压到了笔杆子里,写出来乍一看是一篇檄文,再一看,根本就是一簇簇的火苗,正在腾腾燃烧。
“当新闻从业者不再认同真相是唯一的真理,反而像弄臣一般上跳下蹿唯恐天下不乱,像长舌妇一般刻意搬弄事非时,他们可曾想过,他们毁掉的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普通人并不掌握真相时,极易被愚弄。可不代表,他们会永远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等到被愚弄的人醒悟,你们可曾想过反噬的后果。”
路晁轻声念着报纸,舒雨靠在沙发上,脸上贴着一张面膜,两只眼窝上还贴着两片眼膜,舒服的将手伸过去,搭到自动读报机的肩膀上,“老管这是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