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个兄长自陛下还在东宫时便已在跟前教导了,自然一心替陛下着想,对那两个小的反而鲜少关心。
杜衡不由从榻上倾身,拍了拍太后的手背,素来方正严肃的面目微微动容,郑重点头,道:“殿下放心,都是先帝与太后的骨血,亦与臣血浓于水,臣一定会尽力保住公主与睿王二人。”
太后这才稍稍安心。
殿外,李景烨手中握着瓷瓶,静静立在窗外廊下,目光沉沉地望向远处,不知在想什么。
何元士立在身后,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方才陛下从大角观离开后,便径直往长安殿来了。
虽与太后争执不休,也到底还是血浓于水的母子,陛下心中担忧,这才亲自去向袁天师求了药来,哪知过来时,见殿外的人都站得远远的,又听说杜相公来了,便吩咐众人不必出声,自己走近。
将方才杜相公与太后的话他站在陛下身边,可是听得一清二楚,也不知陛下心里如何做想。
总不会高兴就是了。
李景烨捏了捏手里的瓷瓶,面无表情地推门进去。
“陛下来了。”太后一阵错愕,眼里莫名有几分心虚。
杜衡赶忙起身行礼。
李景烨坐到一旁的榻上,看了眼杜衡,又看了眼太后,似乎想开口问什么,可最终只淡淡道:“母亲可好些了?”
“已好些了,难为陛下亲自过来。”太后本还介怀方才的事,可被这样一搅和,怒气已消了大半,只勉强坐着,平静答话。
“那就好。”李景烨点头,将手中的瓷瓶搁到案头,“朕记挂母亲,方才亲自去了大角观中,向袁天师讨来几丸丹药,献与母亲。”
“袁天师?”杜衡眉间一拧,望着那瓷瓶,下意识发问,“可是先前由陛下请进宫来替太后祈福的那个民间道人,名唤袁仙宗?”
“正是。此人于民间颇有声望,朕命元士亲自前探查,果然有几分真本事。近来在宫里,朕亦服他的丹药,的确不凡。”
“陛下怎能服这样来路不明的丹药?”杜衡震惊不已,带着惯常的责问语气下意识便开口。
未至而立的年轻君主,正该是鼎盛之年,精力充沛,怎会像中年帝王一般,沾染起方术丹道来?
第86章 罪过
李景烨没理会他的责问, 只微笑地望着靠坐在床头虚弱不已的太后,道:“母亲,这是儿子的一片孝心。”
他话音轻柔中带着几分平静的期望, 似乎在暗示太后接受他的孝心,立刻将丹药服下。
然而太后瞥一眼那小小的瓷瓶, 面色惨淡, 迟疑地望着他, 按下方才的心虚和惊讶,短促地笑了声,道:“陛下一下有心, 我明白, 到夜里便服。”
李景烨静静望着她,面上的笑容一点点收敛,温和的面目渐渐冰冷。
杜衡从榻上撑着起来, 大步到跟前跪下,沉声道:“陛下正值盛年, 不该堕于此道, 更不该以此献与太后,臣请陛下收回。”
“这是朕的孝心。”李景烨将目光转向跪在身前的杜衡, 平铺直叙地重复方才的话。
太后已察觉他情绪的变化,犹豫一瞬, 终是慢慢伸手握住那瓷瓶,喘着气道:“母亲明白, 是大郎的好意, 这便服下。”
一声“母亲”与“大郎”,令李景烨目光微闪,面色有一瞬间柔软。
然杜衡却不肯让步, 仍直挺挺跪在地上,沉声道:“陛下一片孝心,日月可鉴,然沉迷丹道方术仍是不妥,请陛下收回,若要向太后尽孝,亦可换别的法子。”
李景烨慢慢闭上双眸,深吸一口气,苍白的面颊再度泛起不正常的红晕:“朕的好意,就这样一文不值吗?”
“陛下,臣并无此意!”杜衡重重叩首,态度却仍旧坚决,“只是盼陛下莫误入歧途。”
他为人素来刚直不阿,平日里若有不妥,即便是小事,也大多会当面提起,更何况今日忽然发现皇帝年纪轻轻,竟已开始寻民间道人入宫炼丹。
“够了。”李景烨双眉紧拧,右手握拳捶到案上,“杜相公说朕误入歧途,要朕换别的法子尽孝,朕是不是该亲自到皇陵,到幽州去,将令月和六郎请回来?”
“大郎,你舅舅他没别的意思——”太后心知方才的谈话定已被他听到了,正焦急不已,喘着气要劝,却被直接打断。
李景烨霍的起身,居高临下望着杜衡:“朕贵为天子,却要处处为杜相公马首是瞻,杜相公让朕改,朕便得改,是不是哪一日杜相公以为朕这个皇帝做得不好,还要仗着两朝老臣和宰相的身份,废了朕?”
“陛下!杜相公一心忠于朝廷,其心天地可鉴!”太后听得惊骇不已,已顾不得虚弱的身体,挣扎着起来替兄长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