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女穿男)(100)
幸好这是大乱之世,北部宗族都已支零破碎,只余江南两郡没有波及。
革命军所占领每寸土地都是依法而治,禁止滥用私刑,无论何罪都由官府来定。
京城以南的势力都为陈亮治下,革命军则是以北,以京城为界,没有交接。
自革命军入龙安郡以来,什么王大耳、李麻子、开山虎、大红狼、飞狐狸、背不直、王左手·····统统已灭。
*
锦衣卫快马加鞭先是正经的递交交好文书,城门紧闭,他搭弓一箭射进去。
因为上面是各郡老大的名字亲启,信件被一层层递交给城池中心。
太原城礼亲王府,云城云王两处的谋士是如临大敌,战战兢兢,将士们反倒是战意高昂。
也是他们本地的战乱就层出不穷,耗尽了他们的心力,自然也没多少功夫去打听隔着江河的革命军的战绩。
可是文人们都是同窗满地,关系好的互通信件,这自然更为了解革命军的可怕。
兵器之利天下之首,兵勇将智,善战无畏,是为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怕,可怕!
第49章 赵云
与礼王和云王手底下害怕恐惧不同, 这刘成与王氏、李峰和谢氏则是又惊又喜。
尤其这琅琊王氏因与这于氏互为邻居,又为亲家,真的是对这革命军早有所闻。
别说在这群雄并起的世道, 唯有革命军对百姓和读书人是秋毫无犯,真心爱护有加, 正义之名人人皆知。
听说他们治下, 安居乐业连乞丐都没有,南方很多流民都往北携家带口的投奔。
龙南城和江城大多时间都是城门紧闭, 现在这乱贼、流寇、盗匪等太多,随便扯个什么就成了一方势力,自封个王都是多如牛毛。
龙安郡的革命军麾下白起, 眨眼间就灭了上百个乱七八糟的势力, 人屠将军不愧于名!
这刘成和李峰是为数不多, 堪称仅有, 上一代陈皇直接任命,有才干也算是对百姓好的能官,氏族的名气和钱财,身为郡守又握有郡兵, 两相合作牢牢的掌控住城池。
朱远想着,这死在女人肚皮上的先皇也是有点小聪明啊,谁说一无是处的, 要知道这两南郡可是占了朝廷税收将近4成, 找个省事的管理, 提供自己的玩乐花销。
只要这两南郡不乱,钱粮不缺那就兴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的确如皇帝所想,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身体,吃壮阳药马上风死了, 这么窝囊的死法肯定从来没出现过皇帝的脑子里。
*
于氏祖坐在王氏祖的下面,都是快花甲之年的老人了,看外表却一点没有老的感觉。
须发皆黑,脸面白净,只有不起眼的几个老年斑,称得上是保养得当。
于父作为于氏现在的家主,心腹、钱财什么的都直接带去了一半,可是家族之宝还是在两位老人手上。
他们一死,所有的心腹、家族的秘密、通道、传家之宝等等都会顺利交接,不过现在只是资源倾斜在自家嫡子身上。
2岁的新皇登基之前,就有朝廷的太监和侍卫专门来传圣旨,不过是以太后的名义。
圣旨的大意就是,因为出自他们两郡的女人狐媚惑主,把先皇害死了,所以他们俩人的郡守之位被撤掉,不日就有两个新的郡守来上任。
虽然震惊无言,但当时他们一想很正常,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俩人是皇帝的伴读心腹,直接任命来管理两郡,自然不是太后能管辖的,这不除掉他们,肯定是夜长梦多。
当时他们痛彻心扉都无济于事,这么大顶帽子扣下来,可是要把他们九族皆斩的架势。
王氏祖和谢氏祖当场直接命人把太监连同侍卫都扣押下来,对外传话是两位郡守尽忠职守,朝廷来安抚的。
所以这事就这么胎死腹中,没有弄出大动荡。
两大门阀世家直接劝说:“你们要是沦为阶下囚,你们的家人恐怕更活不下去,因为没有了忌惮,可不是人为刀俎,汝为鱼肉。
在者,你们的郡守之位是先皇任命,哪怕是撤掉,那个人也必须得是皇帝,这龙安郡的官员们肯定是为这财富,要不然拿什么来养活朝廷?”
两人一听才重振旗鼓,本身他们都是心志坚毅之辈,只是刚才有些犯糊涂了。
所以这其实都不知道他们俩人已经是白身了。
*
4天后,四处就都有了回信,礼王和云王的则是繁华辞藻,云里雾里的意思,当然这是在朱远的理解里。
萧何则当场说这回信写的漂亮,字也好是意也好。
整整两页纸在朱远看来,就后面几句有结好的意思,其他都是废话,前面都是彩虹屁,夸得与众不同罢了,这也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