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664)
贾代善一战之下几把瓦刺打残了。
十七爷似乎还没有成长起来。
乾元帝怀疑,他能不能独当一面?
乾元帝一般都是大事不决找十三弟。
这一回多了一个储君水泽。
水泽闻听外公不干了,马上跪地请命:“孩儿愿意接替征北大军,替父皇守住西北门户。”
结果挨他老爹一板栗:“在其位谋其政,你是皇储,父皇找你是让你推荐接替者。
智者劳其心。
你的责任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而不是冲锋陷阵,争夺一城一池。”
小花精也想给他一板栗,废了那么些口舌,还想去做大帅。
水泽只好认错请罪。
乾元帝却道:“替朕推荐一个合适的西北总督,总领陕甘山西军政。朕就恕你无罪。”
水泽看眼他十三叔。
乾元帝斥道:“让你说,看你十三叔干什么?你十三叔要镇守皇城。”
水泽道:“我外祖在西北施行的军令,说是总管军政,其实不是我外祖一个人总管,而是派遣将军驻守地方衙门,对地方实行军官,文官只作为辅官。
像征调民夫,筹集粮草,屯田推行新植物,都是用的军令。
多少银子进去,筹办的粮草运送军营,都是透明的账簿,用粮草对钱粮,只多不少。
若是换人,没谁有这个威望。
外祖的位置至少需要三人分担:一个有威望的总督、布政使、按察使。此外还需要许多清正廉明的知府。
西北交给那些文官治理,肯定又回到那种推诿的老模式上去。”
这话实在。
西北不听调度的官员,贾代善不打不杀,一律退还吏部。
第274章
水泽之言让乾元帝默然, 别看贾代善七十高龄,韬略计谋功夫,门门没拉,刚到山西, 就在西北边境推行军管制, 剔除了推诿叫苦的官员, 一个月就整合了陕甘山西所有的粮草物资, 除了去的头一年有人逃荒,第二年第三年,陕甘山西三省再没有人出来逃荒。
这其中有两个缘故。
第一:贾代善击退了瓦刺抢掠, 保住了百姓的粮食。
第二:贾代善在西北推行好高产作物的种植。
百姓吃不完的番薯红薯, 可以直接卖给征北军。
贾代善对市场也约法三章:买卖可物易物, 也用金钱。
必须自愿买卖, 不许强买强卖赊欠。
交易的草市门口,都有铁牌:买卖公平, 童叟无欺。
不仅制定章程, 贾代善还实行现场办案的制度:哪里有人告状, 就在哪里现场断案。
若是自己的亲兵犯错,也是按章办事,按律惩处,绝不偏私。
他抓住黑骑军中一个忠靖王的族亲, 一个北静王的族亲,文昌公主的侄子作伐子, 现打现罚。
民间横行霸道的恶霸, 都被发配军中做苦力。
地方劣绅, 犯了人命影响极坏, 首恶斩首, 家财充公,族人发配,所有财产归入义仓,用于抚恤鳏寡孤独。
霸凌乡里,没犯人命者,则一半家财充作义仓。
三个月后,西北境内再无人敢欺行霸市,欺凌弱小。
至少表面如此。
民不举官不究。
你受了欺负不告官,衙门也没有上赶着的道理。
乾元帝与十三心里都明白。
贾代善完全当得起这个西北总督。
然而,为了朝廷好,为了荣府好,也是为了水泽好,贾代善必须卸任。
十三看了眼皇兄:“总督一任三年。”
这话就是暗示乾元帝,贾代善卸任征北军大将军,可以再出任西北三行省总督,帮着十七这个西北王过渡一下。
乾元帝颔首,看眼水泽:“陕甘山西三地的卫所,拢共二十四座卫所,加上玉林卫,拢共十三万兵马,泽儿觉得这人数少了,还是多了?”
国家养兵自然越多越能够震慑周边。
然而,兵多了消耗就大,国家承担不起。
大月朝不缺能征善战的将军,缺少银钱。
水泽道:“关于边境卫所军饷的事情,孩儿也曾经跟外祖父探讨过,其实远古养兵之法就很好。
只是那时候没有而今的高产作物,故而,屯田军根本养不活自己。
而今不同了,咱们有了高产作物,边境官兵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孩儿曾经设想,卫所不能跟百姓争田,但是长城以外其实有许多的荒原适合种植庄稼。
咱们的边防卫所完全可以采取半日制。
如此就能完全解决卫所自给自足的问题。“
乾元帝蹙眉:“半日制?”
十三脑子比较快,也听十七说过边境的事情,言道:“是不是士兵分作两班,一般上午练兵,下午拓荒耕种,一班上午耕种,下午练兵?”
水泽颔首:“也无需更替的这样频繁,可以以卫所为单位,两班轮换屯田,以训练为主,屯田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