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4)+番外
陆筠哪能不知,当下道:“我来问你,关于亲政一事,众位王爷和大臣的立场,你有何见解?”
陆策知道这是陆筠有心考他,所以也正襟危坐,认真的答道:“辅政大臣之中只有皇叔晋王和大哥秦王赞成我亲政,可我知道晋王明面上说祖宗礼法不可废,实际上是为了他的名声,不想背上个不仁义的骂名。”提到陆弦时,少年露出了鄙夷的神情。“大哥倒是私下找我聊过,他认为即使亲政,也不意味着大臣们成了甩手掌柜,一样可从旁辅佐指点,并不至于将政务搞得一团糟。”
陆筠:“这恐怕也是你的想法?”
陆策:“我是想亲政,这原本就是天经地义。况且这四年我虽不能做主,但朝会没有一日落下,辅政大臣会议没有一次不去旁听,自问对本朝内外局势已有了解,加上堂兄的辅导,我不相信我做不好。”
看到陆筠点了点头,陆策接着又说:“我也想看看,等我亲政了,周抟会不会再对我如此不尊,满堂朝臣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不把我放在眼里,柔然还敢不敢再犯我边关。”
陆策说这些话的时候,偏头看向窗外,又好像只是为看着那颗松树。等他再转头回来时,陆筠瞧见了他眼中的光芒,一时怔住了。
陆策:“不赞同亲政的,说是现在外有强敌,内有沉疴,依我看只是舍不得权利,随便找个由头而已。”
陆筠:“你懂这个道理很好,都说臣子要揣摩上意,但这臣子给你说的话,你也需抽丝剥茧。因你是帝王,权力和地位摆在那里,所以只要不是一心想做个陆鸣那般谏臣的,都不会直来直去的同你说话,而且有时越是见不得人的心思,越是有冠冕堂皇的由头。看人听话,凡事三思。”
陆鸣是陆策他二哥,贵为皇子,但一心只想做个实话实说的谏臣。
陆筠又道:“然这一干反对的朝臣里,有一人你需格外注意。”
陆策:“莫不是尚相?”
陆筠:“尚相虽然不赞同你亲政,但他绝非太傅一党,他所言你又如何看?”
陆策仔细思索了尚相的对答,道:“尚相是瞧出我此刻实力不济,想劝我稍缓亲政。”
陆筠:“周抟虽然目无圣上,但他家族在我朝经营已久,党羽众多,如今还坐拥边境军政大权,与其以卵击石,不如暂且示弱,徐徐图之。”
一瞬间,陆策脸上闪过不甘、暴虐的神色:“堂兄也认为此事要缓?那朕可成了大梁第一例子不能自己做主,任由臣子欺压的皇帝。”
陆筠忍不住握住了陆策抖动的手:“策儿,自古成大事,都离不开一个忍字。”
发觉握住自己的手有些用力,陆策突然想到陆筠的那些忍耐。
自幼无父无母,天伦之爱一丝半点都不曾尝过,不但如此,还被克父母的流言包围。进了宫后虽得皇上宠爱,但却是后妃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暗地里不知道使过多少绊子,而那些见风使舵的皇亲国戚们,也没少苛责,奚落他。现在名为摄政王,一人之下,却不得不学会向权臣低头,还要忍着满朝说他独断专行的流言。
陆策心头微热,反握住了陆筠的手道:“我省的,不亲政不代表我会无所作为,就让他再自以为是一阵。”
陆筠见他明白过了,终于放下心来,但还似是犹豫,像有话要说,斟酌半响道:“明白了这点,你再想想秦王还是为你好吗?”
电光火石间,陆策明白过来,不显山露水的大哥,打得是渔翁得利的算盘。大哥啊大哥,你又何必苦苦相逼,天家难道真的如此无情吗?
不过,他主意已定,心情渐渐也趋于舒缓,于是小孩心性就显露了出来。
一用完晚膳,陆策立刻唤人取来天子佩剑,将自己最近练的剑法展示给陆筠看,然后事无大小的絮叨了这两个月的生活,又事无巨细的询问了陆筠这两个月的生活。
直到月上中天,福喜在一旁出声提醒道“皇上,已经子时了,王爷回京连府都没回,王妃怀着身孕,恐怕此刻已等到心急了。”
不知为何,陆策心里没由来的有些不痛快,于是淡漠的扫了福喜一言,心道:这太监怕是老了,怎的话也多了起来。
☆、第 3 章
陆筠上马车的时候,一场短促的大雪刚刚结束,加上早过了宵禁,四周全都悄寂无声。
奉命送摄政王出宫的福喜公公打了个哆嗦,似是自言自语的感慨道:“今年冬天忒冷,忒不好过。”
身边的小太监也道:“皇上也真是的,竟然让您亲自把王爷送到宫门口,我看就差让咱们送到家门口去了。”
“休得乱说!”福喜冷了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