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月(72)
盛思甜:“可这里有裴将军啊,怎么……”
裴尧风此人她见过几面,是个正直不阿的,而裴家军也是纪律森严,不像会生出叛贼的正规军队。盛思甜脑子想的是这个,话里的意思也是这个,可到了沈青行耳朵里,好像意义就不单纯了。
她忐忑地望着沈青行,只见他脸色隐忍,眸子如冰,嘴角扯出一个诡异的弧度。
“继续。”
第32章 秘密
盛思甜哪里还敢继续,略显笨拙地摇了摇头,轻声嘟囔:“我不是那个意思。”
“哪个意思?”
沈青行居高临下地睥睨她。
盛思甜觉得决计不能再提裴尧风的事儿了,龙城也不行。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自己的衣带,任空气沉静了一会儿,才肯开口。
“为什么我们家的军队叫黑袍军,而不叫沈家军呢?”
沈青行知道她在故意扯开话题,听了前半句,对那句“我们家的军队”还算满意,道:“老祖宗定的。”
说完回想起她后半句,眸光一闪,仿佛发现了致命盲点。
“你是不是觉得裴家军听起来比黑袍军更威风,也想让我们这么命名?”
盛思甜脑子一嗡: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我没有啊。”
可这答案对于沈青行而言,似乎并不满意。
这个问题她以前怎么不问他?偏偏是这会儿看到裴尧风的时候才想起来问他?
沈青行越想越气,搂着盛思甜的手臂突然收紧,迫使她的身子紧贴过来。
他正想恶狠狠地质问她,是不是还忘不了裴尧风的时候,马车轮子被隐蔽在黄沙地里的石头硌了一下,剧烈一晃。
二人的身体也不受控制地一歪,两对唇线毫无预兆地贴合在一起,当然初时微微泛疼,是被撞的。
这般行云流水,好像沈青行刻意而为之。
盛思甜一个激灵,微微一撤,看着背靠着车壁一脸茫然的沈青行,男子眼神微惊,一对薄唇轻启着,唇角还留有她口脂的凌乱红色,反倒像个被她轻薄的世家儿郎。
她脑子发乱,迅速从他身上爬下来,坐到马车另一头,扒开窗户吹冷风,谁知刚掀窗户就看见骑着马随行的张遥林,顿时又做贼心虚地拉下帘子,面壁不语。
这一头沈青行也好半天才缓过劲儿,唇上还略有点儿疼。
他瞧了眼盛思甜局促的反应,自己也呆头呆脑地垂下眼,修长的手指揩了一下嘴角的殷红,盯着指尖遗留的唇脂看了半天,胸腔一团火,也打算回身扒开窗户吹吹冷风。
好家伙,这边儿是江槐安。
沈青行只好也拉下窗户帘儿面壁。
良久,舌尖舔了舔嘴角的红痕,意犹未尽地抿抿嘴。
好甜。
————
早春天寒,宫檐角古朴的风铃悠悠轻响。
国丧未过,皇宫内不闻一丝欢笑言谈,一排排的宫人身着素缟,敛声屏气地穿梭在宫墙之间,干冷的风吹得沙尘落在丹墀上,滚积在逼仄的缝隙,好像脆弱生灵寻求庇护之所。
拐过一道垂花门时,宫人见了五皇子盛韬踌躇地立在静心宫门口,纷纷跪下行礼,无声退去。
临行前,一个宫女看了眼宫门的匾额,不禁疑惑五皇子为何会来此。
静心宫,也是冷宫。
盛韬一向独来独往,每日遛鸟看鱼,寻欢作乐,只是先帝逝世后,大抵是不想落人话柄,这才有了几分收敛。
他腰间别了把玉扇,这么冷的天是不需要扇子的,但他似乎很喜欢这一把,几乎每日都带在身上。
入了静心宫,便是一片萧索的院墙,院里只有两个老嬷嬷,是负责伺候这里的宋嫔娘娘的,见盛韬造访,微微感到意外。
不是因为他的到来而意外,而是这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来外人了。
嬷嬷带着盛韬一路进了内殿,殿门微敞,今日没有太阳,无温度的白光投照着地面的黑砖,惨白的颜色里有粉尘飘落。
“娘娘,五殿下来看您了。”嬷嬷掀了珠帘,毕恭毕敬地走到梳妆台边,对正在梳发的宋嫔禀道。
宋嫔年近四十,半老徐娘,风韵犹存。闻言,杏眼一抬,拢了拢衣裳,披着顺长的头发就起身走了出来。
素手掀了珠帘,再落时,玉珠相撞,啪嗒作清响。
盛韬颔首低眉,紧捏着手中的玉扇,手心隐有几分薄汗。
宋嫔定定看了他一会儿,说不清那略显凌厉的眼神中是恨意还是审视,随即微微侧眸,对身后的嬷嬷道:“给殿下看茶。”
嬷嬷应下后,便领着盛韬落座,替二人沏了杯热茶。
闲人退去,宋嫔端着茶盏轻轻一吹,茶梗沉浮不定,让人无心饮茶,她等了片刻,静静地放下杯子,凝视着盛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