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月(93)
书房里,张遥林侍奉在侧,半耷着脑袋,有什么话都一股脑儿地往外冒,一旁的苏峻实在听不下去,暗暗地踩了他一脚。
苏峻稳重,可不会无缘无故地跟他闹。张遥林咧了咧嘴,瞥眼瞧见坐在书案前的沈青行,那拿书的指节已经泛白,就快把那本儿书捏成渣渣。
张遥林识趣地闭了嘴。
沈青行斜了他一眼,随即放下书本,道:“临行前,陛下要我帮他暗中调查四殿下的下落。此事关系重大,你二人都打起精神来,一有消息便立即来报。”
四殿下……不是六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吗?
二人相觑一眼,但这是圣命,不得过问,只沉声应是。
沈青行靠在玫瑰椅上沉思了片刻,习惯性地紧着眉心,道:“公主现在身边是谁在伺候?”
张遥林:“哦,徐嬷嬷,就是贵妃娘娘以前身边的。”
“可信吗?”
张遥林点点头:“属下派人调查过,没什么问题。”
之前篱落那档子破事沈青行也并未多作过问,容盛思甜自己处置的。但有了这前车之鉴,挑人就不得不谨慎些,这徐嬷嬷以前虽是贵妃娘娘身边的人,但蒋贵妃已逝,难保她人心不会变。
沈青行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让苏峻找带人去查盛岚卿的下落,自己便邀着张遥林去了晚香院。
老管家听闻盛思甜在汴京带黑袍军直闯广济寺的雄风——当然有道听途说夸大的成分,心里对她彻底有了改观。是以二人不在府上的时候,他命人把晚香院打理得十分让人赏心悦目。
入院的池子里添了鱼苗,金色或红白的锦鲤,个头儿还不算太大。睡莲种子提前催过芽,三月种下的,如今已经浮着深绿色的莲叶,待到六七月,就有莲花可看了。
沈青行沿着青石路一路往前走,越发觉得,这偌大的院子里缺一个他。
想着,脚底更是生风,三两步走到盛思甜的卧房门口,却见她正坐在房里,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谈笑,看来对方就是徐嬷嬷了。
徐嬷嬷毕竟活在深宫,不但极擅察言观色,对外人的脚步声也很是敏锐。见沈青行来,当即一敛笑颜,起身毕恭毕敬地朝他行礼。
“老奴拜见将军。”
沈青行抬了抬手,目光越过她,一面看向盛思甜,一面大步走了过去,捻起桌上摆放的点心便吃起来。
吃着,边意外地挑了挑眉:“手艺不错。”
徐嬷嬷听闻,欣慰一笑:“将军谬赞。贵妃娘娘生前喜甜食,老奴为了讨娘娘欢心,便跟宫里的厨子学过那么一点儿,学艺不精,不成气候。”
沈青行不置可否,抬眼问盛思甜:“喜欢吗?”
那盘子里的点心微甜不腻,正好是她喜欢的口味,但刚刚因为一直在跟徐嬷嬷叙旧,没顾得上吃,眼下沈青行却当着她的面儿吃了好几块。
盛思甜盯着盘子里为数不多的点心,砸吧砸吧嘴,“喜欢。”
她那眼珠子盯得就跟护食的小猫似的,沈青行不觉低低一笑,拿起一块喂到她嘴边。
盛思甜脸上微红,瞄了一眼旁边的徐嬷嬷,徐嬷嬷见此情形,朝她微微一笑,便低下头去。
当着旁人,盛思甜不好驳他面子,便乖乖地张开嘴,咬了一小口。
松软清甜,沙绵可口。
沈青行用指节擦了擦她唇角的点心渣,胳膊撑在茶案上,好整以暇地盯着她,“怎么刚刚自己不吃,我喂的才肯吃?是因为我喂的更香吗?”
盛思甜一愕,察觉徐嬷嬷和门口的张遥林都在憋笑,顿时涨红了脸,羞恼地瞪了他一眼。
沈青行见好就收,将她啃了一口的点心放到自己嘴里,示意收声。
半晌,他咽了口里的点心,指尖敲了敲桌面,欲盖弥彰地打量着盛思甜的卧房,道:“我看你这屋挺大的,再住一个进来也绰绰有余。”
盛思甜一时没听出他话里的玄机,但徐嬷嬷一下就听出来了。
她见盛思甜似乎没懂,便上前替她理了理头发,一面柔声道:“将军平日处理军务辛苦,回了前院再来晚香院又是费神费时,不如直接在晚香院住下,也好同公主日日相见,殿下觉得如何呢?”
她想着二人左右都是夫妻,住在一起岂不是天经地义。
沈青行听着听着,也跟忙点了点头,看样子十分同意她的说法。
可盛思甜不这么想。
“可是我们之前就一直是这么分开住的啊。”
她下意识地说完,听闻不到两头的动静,心下暗觉不妙,觑了眼徐嬷嬷,却见她眉心紧皱,正惊疑地盯着沈青行。
沈青行被她盯得浑身不自在,支着胳膊挡了会儿脸,烦躁地站起身,抖了抖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