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带星来(70)
在分发赏赐时,萧珻移驾到义成公主的营帐去叙旧。义成公主杨仪并非真公主,只是宗室女,因获选和亲而在开皇十九年(西元599年)受封为公主。
杨仪远嫁之前,与萧珻在某个皇室宴会上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候,杨仪身高已接近后世公制的一米六五,具有北方少女典型的好身材,秀挺而匀称,但容貌只是普通,并未留给萧珻多少印象。倒是杨仪一直深深记着八年前晋王妃玲珑甜美的模样。
八年来,杨仪远离娘家,况且由于启民可汗年龄可作她父亲,精力已走下坡,尽管将她视如至宝,为了她而坚持与原配离婚,让她当上了可贺敦,却不曾让她怀过胎,她难免颇感孤寂。难怪她见到萧珻即如逢亲人,十分兴奋!萧珻则怜惜杨仪身居荒凉大漠,寒暄过后,就殷殷询问她需不需要添些什么东西?
“多谢皇后娘娘关心!”杨仪连忙道谢,又坦白说道:“其实大漠生活简单,所需的生活用品比较少,也就不缺什么。臣妹倒是很想请教皇后娘娘,如何能够保持容颜如此润泽,八年如一日?臣妹嫁到塞外来以后,最大的烦恼就是晒得很黑,而且脸颊上长了好多斑!”
的确,萧珻看得出来,杨仪的肤色比一般中原女子要深,但还是比突厥女子的肤色浅,显然并非天生较黑,而是在大漠之中晒黑了。杨仪脸颊上的斑斑点点也应是日晒所造成。
于是,萧珻立刻吩咐贴身宫女回观风行殿去拿她的茯苓粉与蜂蜜来,热心指导杨仪如何使用。告别时,萧珻把自己带出来的茯苓粉、蜂蜜,以及其余美容用品全都留给了杨仪,并表示日后会派遣使者送更多过来。此外,萧珻也教导杨仪就地取材,利用大漠既有的羊奶来敷脸润肤。
杨仪拜谢不已,让萧珻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心情开朗了不少。离去时,萧珻回首望了望大漠晴空,忽然觉得:杨仪长居旷野,倒是少了许多尘世的烦忧……
大隋皇室一行人离开了启民可汗的营地,一路南行,入楼烦关,先到太原的晋阳行宫暂居。到了阴历九月中旬,又前往济源城,到御史大夫张衡的家乡祖宅去做客。杨广喜爱济源的山景与泉水,皇室一行人就在张衡老家住了三天,才启程返回东都洛阳,于阴历九月二十三日(阳历十月十九日)抵达。
一旦回到了东都,治下甚严的皇帝杨广就打算处决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俩。然而,南阳公主杨晴出面为夫家两位哥哥求情。杨广看在女儿的面子上,终究饶过了他们俩的性命。
萧珻熟知此事始末。她一方面为那兄弟两人鬆了一口气,另一方面也不由得忆起了宇文化及少年时,曾对她怀有遐思。甚至,她想到了这些年来,每年生日,晴儿来拜寿,宇文化及都会拜托弟妹带一份小礼物献给皇后娘娘,从没有一次间断……
显然,宇文化及的暗恋多年不变!萧珻莫名为此感到了一阵怅惘……
同时,杨广总结塞外之行所见所闻,认为对于边塞民族,应以安抚招降为上策。既然,他已知有很多胡人从西域到张掖做买卖,就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去掌管张掖的贸易。裴矩晓得皇帝对远方事物极有兴趣,特地向胡商探询各国的山川地理、风俗习惯、服饰仪表等等,据此撰写了《西域图记》,三卷内容总共包含四十四国。
此外,裴矩又制作了西域地图,上面包括了西域所有重要的地点。这张地图显示,从敦煌出发,到达西海,共分为三条路:北路从伊吾起,中路从高昌起,南路从鄯善起,总汇到敦煌。
裴矩进宫面圣时,一边献上西域地图与《西域图记》,一边禀报道:“凭借着国家的威德、将士的骁勇,渡过汜水,翻越昆仑山,易如反掌,但是突厥、吐谷浑分别统辖着羌人、胡人的国家,只因为他们中途阻挡,所以西域各国不能来朝贡。如今,有商人秘密送来很多言辞诚恳的书信,表示他们都愿意成为大隋的臣属。倘若要降服他们,只须由朝廷派出使者,不必动用干戈。只要这些蕃国从属于大隋,吐谷浑、突厥就很容易消灭了。想要使得戎狄、华夏融合为一体,就在此一举了!”
杨广听了,深以为然。此后,他每天宣召裴矩,垂询西域的情况。
裴矩时常形容西域的各种珍宝,并强调大隋很轻易就能并吞吐谷浑。
杨广向来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绩,诚心要开通西域,就为此任命裴矩为黄门侍郎,负责全权处理西域四夷的事务。于是,裴矩奉旨前去张掖,招揽西域各国的胡人,以利诱的方式劝导他们入朝。从此,西域的胡人源源不绝而来。他们所经过的郡县,地方政府都要提供免费食宿,使得地方官员疲于招待迎送,耗费的银钱更是上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