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的科举之路(135)
夜里,送走了小姑子一行人,孙氏守在漆黑的灵堂之中,看着装着自家相公的棺木。
零星的烛火跳跃着,孙氏双目无神的默念。
“大郎啊,大郎,我不是不想救你,只是小宝的前途,咱们一家子的性命不能毁到了你头上啊。”
想到当晚当家的越来越弱的喊叫声,孙氏心里头更是一片恍惚。
大夫的话此时依旧回想在耳边。“这送的也太晚了些,血都流了多少了,人早早就没了,哪里还救的回来!”
黑暗中,孙氏狠狠的闭上了眼睛,泪水缓缓顺着嘴边流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平日里爽快爱唠叨的李氏却是不发一言,一家子小辈们自然也都不敢吭声。
饭桌上面一阵儿沉默。
沈爹当了这么些年的大老爷们,虽平日情商还算不错,但劝女人的话这是想了半天也没找着几句, 而沈大哥又木讷惯了,此时就算干着急却也没啥办法。
张氏作为儿媳妇,又不是亲女儿,要忌讳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这掏心窝子的话也不合适她说。此时正默默的往嘴里扒着饭。
剩下巧姐儿又嫁了人,壮壮面对奶奶这样也是束手无策。
见状时沈爹不由叹到:“要是幺儿还在就好了,哄个老婆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也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能回来?
而被念叨的沈煊这头,此时却也萌生了提前离开的念头。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7-29 21:16:07~2020-07-30 23:12: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雾仁 3瓶;卿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7章
翌日清晨, 罗婶儿在外头收拾着行李,而沈煊正在书房内整理这些日子以来所抄录的书籍。
看着这满满一书箱的收录,沈煊原本有些沉闷的心情也难得舒畅了起来。
这些便是他这一年来最大的收获之一了。
江南之地不仅文风极盛, 其所存下来的经史子集也更为丰富一些。尤其这还是朝代初期,其中差异可能更加的明显。
北方无论是西北之地虎视眈眈的外族,还是贫瘠的土地资源引发的动乱, 都使北边儿成了战乱最先开始的地方。
动乱最严重的时候,北方人口甚至十不存一。这命都保不住了, 那些个书画字帖就更别提了。落到那起子不识货的手里,怕是当柴火烧了, 都还嫌弃它不当用呢。
本朝皇帝揭竿而起也是在北面儿, 这天下, 真正的仁义之主是绝对拿不下来的。可想而知,这北方的经济文化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也怪不得那些个江南才子们对他这个北面儿来的亚元也未真正瞧的上眼。
毕竟能进入琅琊书院进学的,又有哪个不是士子中的佼佼者。
好在,这那些个大儒们,既然能从权利场中安然退下转而教导起学生。不管心中有何打算, 起码也是乐意去提携后辈的。
孤本肯定是不能给你霍霍,但抄录一番大都也是不会拒绝的。
当然前提是,你能入了人家的眼。否则那些门房们, 自是知晓如何客气有礼的将你拒之门外。
沈煊这些天也在忙着拜会这些老前辈们, 虽说人家门下记名的,不记名的弟子众多。即使知道他要离开, 可能眼皮都不带眨那么一下的。
可人家不介意,不代表他可以轻慢了去,受了人家恩惠,啥也不说拍拍屁股走人。恐怕立马就被打入了“狂悖无礼”那一栏了。
这些大儒们, 哪怕如今已经远离了权利中心,但人家只要一句话,就能让他这个还没出头的小苗苗永远在士子之中抬不起头来。
这由不得沈煊不小心应对。
更何况,想到那些难得的书籍,他对这些前辈也是真心感激的。
无论缘由是何,他作为收益者这事也是确实存在的。
这天下午,终于该走的礼数
走的差不多了,绕是沈煊,也不由大出口一口气。
谁知道这才刚回到家中,就瞧见了坐在地上,一脸失魂落魄的罗大娘。
沈煊不由大吃了一惊,毕竟罗大娘当了几十年的厨子,平日里最是爱干净不过了。如今就这样径自的坐在地上,可想而知是受了多大的打击。
还没等沈煊问出口,就见罗大娘直直的跪在地上,眼看就要磕起头来。
沈煊阻止不及,就见对方脑袋已经重重的嗑在地上。
“罗大娘,这是有什么不能好好说的,何必这般糟践自个儿身子。”
难道是家中出了什么变故,沈煊心中不由疑到。
“沈公子,就让老奴跟着你们离开吧,您回去后,随便把老奴安排在哪都行。只要能给老奴一个睡觉的地儿就行。”